上百年历史,随着这些年的维护扩建,如今已经成了样样俱全的庄园。
从庄园大门开车到主宅的距离,比安景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还远。
晏家祖宅的建筑和布局,跟晏启离以前住的北疆王府几乎是一模一样。
连他书案都原封原样摆在书房。
只是书房架子上少了许多兵书舆图。
多了些中看不重要的贵重摆件。
清明祭祖刚看到晏家祖宅时,若不是事先知晓,晏启离还以为谁把他的王府原样搬来了。
不管是沈君还是晏家,对晏启离来说都十分熟悉。
晏启离还从祠堂拿出来族谱,族谱翻到最前面,上面的名字是晏青。
晏青。
晏启离对这个名字有印象——北疆王府的一个家将,就叫这个名字。
晏启离把几经修订、厚厚的族谱仔细翻过一遍。
如今晏家的老祖宗晏青,终生未娶,只收了三个小徒弟,小徒弟们也跟着他姓晏——
这是晏家的第二代。
晏青之后,三个徒弟中能力最为出众的,成为新任族长。
如此一代代传下来,成了现在的晏家。
几百年过去,以武学起家的晏家,后辈子子孙孙,不是所有人志在武学,于是有人经商,有人学医,有人参军……
晏青一世无后,一直传到现在所谓的本家,追根溯源其实是他的三个小徒弟。
接下来每一任族长的选拔都是在同辈中,选的都是最优秀的那一位。
到现在,选定的人是晏启离。
虽然晏家在其他行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人才辈出,但并不能忘本。
古武世家,以‘武’为先。
从定下晏启离新任族长的事后,晏家所有资源,都会向他倾斜。
指望晏家武学,能在他手中发扬光大。
看着熟悉的晏家祖宅,晏启离:……
不用求证,这就是他的王府!
晏家旁支本就多,几世显赫,攀亲扯故的人更多。
但能有资格进入晏家祖宅的人,掰来算去就那么一些。
晏启离即将接管晏家,就不能只顾明面上的晏氏集团,背后盘根错节的晏家,他也得了解吃透。
他得撑起来。
晏启离这些时日频繁出入晏家祖宅,就是在为这些事做准备。
收到姜辰的实时转播时,沈君正在跟晏启离讨论晏家内部隐私。
钱财乱人眼,安景父母那笔赔偿金都有许多人惦记,更何况是偌大的晏家。
不提别的,单单是晏家这座市值十位数的庄园,就有许多人惦记。
姜辰爱逗弄年纪比他小的安景,但他有句话的说得没错。
越是有钱有势的大家族,私底下的龌龊越多。
北疆王带兵打仗、排兵演练可以,但管家确实没有点在技能点上。
偌大的王府,不管是人情往来还是侍从添置,都有尽职尽责的老管家操心,他就是一个甩手王爷。
他在北疆一呼百应,他那上了年纪的父亲终于知道怕了。
怕他挥旗就反了,京里的圣旨,每年像雪花一样的往北疆飘。
晏启离刚开始还有耐心打开扫一眼,后面接旨这个过程都流程都略过了。
更别说看那通篇废话、能压死无数人的金口玉言。
快马加鞭赶来颁旨的公公在前院宣读圣旨,晏启离整理着护腕,让家将去马厩把他的马牵来。
他要去沙漠打狼。
把浩浩皇威,藐视了个彻彻底底。
听说他父皇被他气病了许多次,雪花往北疆飘得更勤了。
但没用。
圣旨积累多了,只会被老管家抱去柴房当柴火。
能让普通人战战兢兢的圣旨,为北疆王府的膳食,贡献出了自己唯一的力。
晏启离如此态度,也难怪他父皇和朝中那些胡子都快拖到地上的老臣,时时刻刻都担心他要起兵造反了。
每当晏启离在北疆有了什么出格的举动,京中的纸价都要比平时贵一些。
没办法,弹劾活阎罗的奏章,实在太多了啦。
但京中非议再多,也不影响北疆王我行我素。
晏启离从来不是保皇党,只要不是昏君,他不在意皇位上坐的是谁。
不是他父皇兄弟更好。
晏启离行事越肆无忌惮,他父皇反而更怕他做什么出格的事。
到后面,从小无视他的父皇,几乎是处处顺着他。
要军饷给钱,缺兵给人。
‘父爱’姗姗来迟。
也是讽刺。
晏启离自由散漫惯了,对打理家业其实并没有兴趣。
晏家那些五花八门的关系图,他看一眼都觉得眼睛疼。
再一看姜辰的消息,知道安景去剧组的第一天,就遇上了一个很喜欢很喜欢他的人,不止眼睛疼。
头也疼了。
姜辰添油加醋的本事随着时间推移,只增不减。
在姜辰刻意模糊副导演的年龄外貌之下,落在晏启离这里,干瘦的中年副导演,就变成了风度翩翩的同龄大帅哥。
看得活阎罗眉头不自觉皱起。
沈君见晏启离这模样,停下话头问,颇有些八卦的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