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一轮传言过后,新帝在新京乃至整个大齐的威望不断提高。虽然还达不到先帝那种水准,但就冲着平定宗室造反和破坏北漠摄政王达勒阴谋两件事都与他有关,萧均朔这刚接手过来的皇位那是越坐越稳。
其实,在姑射城大捷的消息传回新京后,萧均朔是想第一时间将卢明远召回新京论功行赏的。
当初,是萧均朔为了让卢明远不卷入他和萧均衡的储位之争,建议卢明远前往北境戍边。
那个时候的萧均朔完全没想到北境的情势会突然变得如此恶劣。自从知道卢明远成了姑射城的守城主将,要直面北漠的入侵,萧均朔就后悔了。万一卢明远在那里有什么三长两短,他如何跟姑母康慧郡主交代,就连他自己心里的那一关他也过不去。
因此,萧均朔为了让卢明远回京而暗中做了很多尝试,但一直都没能成功。萧均朔本来还纳闷儿不过是在前线换个人那么简单的事,他身为大齐皇储,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为何连这事儿都办不来。
萧均朔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他从潜伏在先帝身边的暗探那里打探到,先帝曾经给远在姑射城的卢明远下了一道秘旨。秘旨的内容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要求卢明远镇守姑射城,无诏不得擅离姑射城半步。
有皇帝的旨意横在那里,萧均朔一时间也没辙了。他只能一边随时关注着卢明远和姑射城的情况,一边对每日恨不得吃斋念佛请求佛祖保佑卢明远平安的康慧郡主撒谎,告诉她卢明远在姑射城没有危险,一切安好。
如果不是这中间出了广陵郡王逝世的事儿,康慧郡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广陵郡王身上。迟早有一天,她会察觉萧均朔的谎言。
因此,萧均朔在先帝灵前即位后,便着手准备让卢明远回京的事。但是他的动作再快,也比不上得知大齐皇权更迭而乘虚而入的北漠摄政王达勒的动作快。
北漠大军兵临姑射城下,身为守城主将的卢明远责无旁贷。而正在为先帝守孝的萧均朔自然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那种关键时刻把卢明远给换回来。
幸好卢明远足够争气,面对来势汹汹、野心勃勃的北漠摄政王达勒,不仅没有畏惧,反而合纵连横,以弱胜强。
通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卢明远既守住了姑射城,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帮萧均朔这个表兄进一步坐稳了大齐帝位。这让萧均朔既欣慰又感激。
所以,萧均朔在捷报传回后便迫不及待传旨召卢明远回京。但他的这道旨意却被太皇太后给拦下了。
太皇太后给出的理由是北漠摄政王虽死,但北漠与大齐之间的战争却不见得已经结束。万一北漠因为达勒之死要对大齐进行复仇,那姑射城仍有再起兵戈的风险,所以在确定北漠会否继续对大齐作战之前,不应把身为守城主将的卢明远召回新京。
太皇太后给出的这个理由再正当不过,萧均朔无可争辩。只能按照太皇太后的意思,先让朝臣根据姑射城递上的军报评定参与姑射城一战的所有人员的功绩大小,以此论功行赏。
打仗的时候前线无人关心,一听说朝廷要开始论功行赏了,各方势力就像闻着腥味的猫一样一拥而上。
但凡跟姑射城一战能沾上点儿边儿的都想进来分一杯羹。直接与北漠摄政王作战的姑射城守城军、前来支援的姑臧城守军和天武城守军就不用说了,他们的功劳是板上钉钉的事,与他们相关的势力最多把口舌浪费在分得的功劳多还是少上。
而一些与粮草转运、兵马调遣扯得上关系的官员和他们代表的各方势力,就得为了喝口汤相互撕扯了。
要知道,大齐承平二十年,战功对于很多人来说几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但现在仗打赢了,只要脸皮够厚,心够黑,嘴够狠,就不怕从中分不到一杯羹。
萧均朔一边给先帝守孝,一边冷眼旁观朝堂上的这出闹剧。
谁能想到,论功行赏时,没有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拼尽一切甚至性命的将士们的身影。反倒是那些打仗时躲得要多远有多远,不愿沾上一星半点儿麻烦的官员们,为了所谓的军功吵翻了天。
当然,朝堂上也不是只有只顾自身利益的官员,还是有不少胸怀大义,一身风骨的官员的。以礼部尚书裴文则为代表的清流一派官员一直在不停地拨乱反正,才让局面不至于越弄越难看下去。
但即便如此,从捷报传回,到对前线的封赏最终确定下来,还是花了不少时间。也是在这个时候,前定国公卢松毅驾鹤西去的消息传回了新京。
卢松毅的死讯在新京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姑射城传回的军报中,曾不止一次提及卢松毅在对北漠的战争中起到的作用。
天武城之战后,大家都以为卢松毅这位一代军神会就此落幕。谁曾想他还在凉州姑射城发挥了余晖。只是更没想到的是,他的余晖会在姑射城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