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元龙”
听到了如此细致的数据,陶应也不禁感慨于陈登的能力不俗,自己将陈登要来还是非常应该的,陶谦也是非常通情达理,不但将陈登送来给自己了,同时还将诸县的县令交给了陈登,
“二公子,这都是元龙应该做的,只是如今的诸县容纳量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而预计下一批前往徐州的人数至少是在两万人以上,这些人恐怕不太方便继续安排工作了”
陈登的确是被调到了陶应身边的,一开始陈登还是不太满意的,毕竟陶家的这位公子一直都不显山不漏水,无非就是做了一些生意而已赚点钱而已,不过看在陶谦的份上,陈登又不得不接受这件事情,不过这一切在陈登来到了诸县之后,对于陶应想法的改变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短短的时间从徐州各地聚集几十万石的粮食,然后开始大量的安抚流民,还是从青州直接招揽流民,原本陈登也是认为陶应就是个不知深浅的二世祖,为了名声这么做完全是愚蠢的行为,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陈登对于陶应算是彻底的心服口服了,
首先便是陶应并没有依靠原本的府库,没有从徐州的府库之中抽调任何一点粮食,都是陶应自己出的粮食,而且还是跟各个世家大族交换出来的粮食,而且也不是为了名声,
陶应不但是带着这些人兴建房屋村落,并且开始给这些人分配各种各样的工作,大力发展农业,开垦荒地,开垦良田,发展渔业,修建道路,并且大力的鼓励经商,使得原本一个无人问津的诸县从一个人口不足三万的县,如今人口已经快要突破了二十万的地步,而这一切才短短半年的时间而已,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陈登当然知道是因为粮食,利用粮食,同时也算是变相了利用了这些流民,这些流民甚至很多都是过去青州的黄巾,陶应不追究对方的责任,还愿意管饭,只要每天积极的工作就可以,甚至工作到一定的时间之后,租住的房屋就可以变成的自己的,这极大的鼓励了这些流民努力工作的情绪,
而开垦出来如此之多的良田,虽然良莠参差不齐,不过到明年至少二十万石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其余的收入,诸县如今完全不比琅琊的郡守开阳要差,
“无妨,继续开垦良田,建立村落即可,不过要向着北海的方向尽可能靠拢”
“这......北海相是孔融先生,这恐怕不妥吧”
听到了陶应的话,陈登多少还是有些迟疑的,孔融的名声在这里摆着,又是海内的大儒,若是建设的村落,北海本身属于青州,若是村落建设就在北海边上,很有可能会为人诟病,
同一个地方人口是有限的,村落也不可能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建立,都需要有着一定的生活的圈子,一定的范围之内一个村落这才算是正常,一旦过于密集,就会导致有限的资源互相之间争抢,这是恶性竞争,尤其是在古代的情况下,田地,水源,树木,山林都算是资源的一种,不然陈登也不会说出如今的诸县基本上已经饱和的话,
“没什么不妥的,如今的北海情况特殊,四处都有黄巾为祸,不会顾及到这一点的,而且若是没有这个机会,恐怕我们也没有机会练练兵啊”
听着陈登的话,陶应倒是并没有在意,北海孔融也就是空有一个名头,在儒家学说上的学术见解的确非常高,不过也就仅此而已,孔融让梨的确是,不过在之后的表现来说孔融更多的无非是借着自己是孔子后代的这个名头,实际上无路你是在处理政事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都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盲目施政于民,看着都是一个个的善举,对待百姓也十分宽容大度,但是执政能力却非常有限,
黄巾打不过,袁绍同样也打不过,就连袁谭这种还是打不过,可以说除了孔氏后人这个身份之外,陶应是看不到孔融身上任何的闪光点的,
不过北海这个地方十分特殊,连接着特殊的山东半岛,也就是现在的东莱郡,同时还能够直接跟幽州接壤,不过几日的的功夫就能够赶到辽东半岛,算是占据着绝对的天然的优势,虽然在这个时代的人来看,这算不上是什么好地方,不过在陶应看来就完全不同了,这在未来的发展起来之后优势可以说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