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天要黑了,也是凑巧遇着一山洞,便进了洞休息,打算明天再寻回去的路。哪知,他在洞中这一呆便是整整三年。
姜红儿评价:“这绝对是天意。青城山大小石洞千八百个,你就这么随意瞎溜达便找到了陈抟老祖藏秘籍的山洞,除非是走了大大的狗屎运了,否则,就只能用天意来解释了。”
徐鹤应道:“人要长得太帅,老天爷都在暗中相助,当真是没奈何了。”
转过头来,再看看徐鹤在洞中的“传奇”经历,一切就更透着戏剧性了。
话说步入山洞的徐鹤,借着一丝夕阳之光,抬眼打量了山洞的全貌,赫然在洞中石壁之上发现了刻字:
“世之迷徒,执著而怀邪妄者,及至老死,犹不知悔,深可惜也。
吾固怜之,无能拔济,特作《指玄诀》,留于青城石室之中,稽首告天,拂袖而去。
倘后之君子,得遇此书,收吾秘诀,锻炼龙虎大丹,逍遥物外,与天齐年。”
——扶摇子手书
徐鹤心内一惊,古今之人以“扶摇子”为号的仅道家陈抟老祖一人,没想到自己竟有此等机缘,近七百年后见识到老祖手书。若按刻字所言,老祖有一册《指玄诀》秘籍留于此石洞之内。但,徐鹤仔细搜索之下,却并不见什么书,只得长叹一声:“或许无缘吧”。再者,并不一定就真在此处的,刻字中所写的是“石室”,而此处却是“石洞”,不太相合啊。
徐鹤生性如此,并不去强求过多。只是茫茫然望着空荡荡的石洞,禁不住思绪再度飞扬。灭门之痛实是痛彻心扉,即使“心”放得下,“痛”却是永远的存在。徐鹤顿感浑身无力,摊倒在巨石之上,四仰八叉的躺着,两只眼睛又现出了呆呆地状态,盯了石洞“天花板”看。那所谓的石洞“天花板”,无外乎是些各式各样的支棱着的不规则的石头,正常人哪有心情欣赏这些“玩意”啊。徐鹤却是“情有独钟”,直看了个目不转睛,专心致志。
列位,其实一句话可形容:“哥,看得不是石头,看得是心绪。”
徐鹤这一看,从傍晚看到了黑夜,又从黑夜看到了白天,再由白天看到了黑夜……。按说洞中本无所谓黑白,但那“偷偷潜入”的光线还是可以当作说明的,这里也顺便强调一下主人公的“用心良苦”。简单点说,就是熬了一天两宿。
当我们“放空”自己以后,一切都变得恬淡,心中只剩下宁静与详和了。这种心境正暗合了内功修行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法门。故而,徐鹤虽只漫无目的的懒散地躺着,下意识中“丹道周天神功”在体内运转不息,竟不知不觉中内功修为又得以提升。所以,虽熬了这许久,却丝毫不觉疲惫。
“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原本只在瞬息而生,若放下了,自然也就消逝不见了。许是在神功的加持下,徐鹤猛然间重燃起了生命的欲望,先前“以此石洞为棺”的消极思想渐渐被抛诸脑后,足以说明,现实世界中人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哪怕遭到的打击再严重。
借着洞外透入的“生命之光”,徐鹤依稀看见石洞顶部好似有条裂缝,于是重燃火堆,仔细加以分辨,这才看了个清晰。
原来,那石洞之顶似是人工折叠起来的,分了两层。而且那两层之间竟有一条缝隙,若不是徐鹤这样躺在地上专心“研究”那么久,绝难发现这一秘密。
徐鹤心生好奇,本着“闲着也是闲着”的心态,便去查探一下,当作消遣也好。然而,洞顶又是极高的,任你轻功再牛,若无借力之处,绝难飞跃而上。
于是,徐鹤便沿着洞壁寻些踩踏攀爬之物作为“倚仗”。这一搜寻之下,竟是发现了有人为修凿的痕迹。“莫非,之前也有人想做同一件事?”这也省却了徐鹤许多麻烦,寻迹而上,竟是十分顺利便登上洞顶。
近观之下,徐鹤方始瞧得真切了,那缝隙虽窄,却足够一人爬入,及到入内三五米的模样,顿时开阔起来。徐鹤站起身来,点燃火折子,不由地惊叫到:“好一个另有洞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