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章 不可轻举妄动(1 / 2)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首页

魏叔玉的心中暗自嘱咐自己,务必提醒大哥李恪,陇右之地,是他们兄弟俩共同打造的天下典范,一个服务型官府模式的先行者。这不仅仅是一片土地的改革,更是他们心中理想国的缩影。长安城内,效仿陇右的风气正盛,益州有长孙冲在不懈努力,岭南则在李恪的推动下,服务型官府模式蔚然成风。岭南十族甚至提议前往陇右参观学习,他们的心思不言而喻,紧跟陇右步伐,更进一步,将赌注押在了李恪身上。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行之老先生却突然离世,这无疑给这片正蓬勃发展的土地投下了一层阴影。李恪回想起与李行之老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礼遇有加却保持距离,到后来的全力支持,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老先生的敬佩与感激。老先生的离世,让李恪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决心亲自撰写一篇悼文,以表哀思。

秦怀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陇右的局势。然而,李恪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只顾埋头书写。崔莺莺见状,轻轻拍了拍秦怀玉的肩膀,示意他不要打扰李恪。她明白,对于李恪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篇悼文,更是对老先生一生贡献的肯定,以及对未来道路的坚定信念。

皇后寝宫内,长孙无垢听闻了李行之老先生的离世消息,不禁叹了口气。她回忆起当年在皇城城楼上,老先生对他们夫妻的谆谆教诲,那份敢于自我革新、勇于担当的精神,至今仍让她深感敬佩。她知道,老先生的离世不仅是对陇右的一次打击,更是对整个大唐的一次警醒。她希望李恪能够借此机会,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为大唐的未来描绘出一幅真正的盛世图景。

长安城内,《恪报》的最新一期迅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李行之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老先生的生平事迹被一一挖掘出来,他的开明之心、他的革新之举、他的无私奉献,都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

在雍州书院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着山长讲述老先生的故事。他们眼中的老先生,既是一个喜欢在课堂上打盹的慈祥老人,又是一个严厉而又不失温柔的教育者。老先生的离去让他们感到难过,但他们也明白,老先生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敢于挑战自我、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恪报》上关于老先生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深入思考老先生所倡导的“先之劳之”理念背后的深刻含义。他们意识到,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不公、穷困和苦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缺乏一种先行的勇气和担当。而老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勇于先行、敢于担当的勇士。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士精神,也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李恪的悼文中,他深情地回忆了与老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老先生无尽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他写道:“老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种永不磨灭的信念和力量。我们将继续沿着老先生指引的道路前行,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天下的苍生而不懈努力。”

这篇悼文在长安城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老先生的精神品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陇右地区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人们在悲痛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他们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有勇气,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长孙无垢在寝宫内默默祈祷着大唐的未来。她相信在李世民和李恪等人的带领下,大唐一定能够迎来一个真正的盛世。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源自于陇右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和那些敢于先行、勇于担当的人们。

窦威在《恪报》的最后一篇报道中看到了李恪的悼文。他冷冷一笑,心中却暗自佩服李恪的才情和胆识。他知道陇右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像李行之老先生这样的人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他暗暗发誓要更加努力为家族、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大唐的盛世之梦早日实现。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而陇右这片土地则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和信仰。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在那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份意外的恪报如同惊雷般炸响,不仅震撼了朝堂,更让李行之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份恪报,不仅是对李行之生平的颂扬,更是对他身后所代表理念的深刻反思与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