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河上(1 / 2)灵魂深潜者首页

尼姑住的地方叫庵,但韦吉亮要出家的地方都是和尚,只是名字也叫庵。估计是太小了,所谓大者为寺,小者为庵嘛。大家都叫那儿绿豆庵。

已经找不出最早是谁给取得这么一个怪名字,但实在贴切。绿豆庵真就只比芝麻大些,人也少,拢共五口人常住。是四个师兄弟和一个老师傅。

老师傅的法名也很古怪,叫苦瓜和尚。不过很少人会称呼他的法名,一般都直接叫他“老师父”或是“老和尚”。

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只知道不是本地人,据说原来是个行走头陀。在十五年前一个雾蒙蒙的早上,他全身裹着半寸厚的黑泥,差点儿把庵里的大门给敲碎,等应门的师父一来就直愣愣地倒了。那师父看见这么一个九尺高的怪物躺在门前,差些没给吓死。几个人用水桶泼掉黑泥,露出一颗皱皱的光脑袋,大伙才知道是个人。

被救回来以后就一直留在庵里。他不说,也就没人问他是怎么来的,算是让他在绿豆庵安度晚年。

当年的救他的那几个师父如今不是已经过世,就是去了更大的寺。如今的那四个师兄弟都是后来上山的,他这个外人反倒成辈分最大的了,不过都是当和尚的,又有谁不是外面来的。

四个师父都是“仁”字辈:仁山、仁海、仁慈、仁智。上山拜佛的香客们也不讲究,只管“大师父”“二师父”的叫。

其中二师父仁海就是郑启的舅舅,不仅向来精明能干,手里管着庵里的账簿,还是个心慈仁善的。租了庵里田地的佃户若是家中出了什么事,或是这一年收成不好,和他说一声,只在账上记一笔。他不催,佃户们也不敢得罪佛菩萨,多数不会亏欠。有他作保,只要不是无药可救,推个人上山自然不难。

而想做一个好和尚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要长得好看,一张好面相总是招人喜欢的。往来香火旺不旺就靠门面的几个好和尚招徕善男信女。只是绿豆庵小,三苇沟更不是什么大地方,所以这一条可以放宽些。

另一个就是要能说会唱。不论是下山给大户做法事还是放焰口摆道场,可不是简单咕噜咕噜念下咒,再敲几个法器就完事,里面的学问可多了。

诵经念咒得配着木鱼铙钹,不能快也不能慢,还得有抑扬顿挫,让恶鬼和出钱的人家听得满意。这可不是容易事情,把经书上的每个字都得唱的清楚好听,不下苦功绝难做到。

三年前大疫,县里死了不少人,县长和几个富户就凑了一笔钱,请来几个寺一起做场好大的水陆法会。首座的庆明寺方丈唱诺一声“归命尽十方”,几千人的会场立时鸦雀无声。大伙着魔一样安安静静,直到听完整部经文才回过神来,那唱得才叫一个神!

郑老三给韦吉亮相了相面道:“你放心,我看你就是个当和尚的料,他们保准收。等过一两年学好了经,就能下山和师父们一起挣个辛苦钱。到时候攒了钱,无论想还俗还是留在山上都随你。”

这一副堂皇大论外加远大承诺果然唬住了这小子,倒是郑启有点看不下去,这老汉平日只有在吹牛的时候才有这么多话。除了二师父仁海确实是他舅舅,其他的不都是从别处听来的,说的倒和真的一样,他才去过县里几次!还什么庆明寺,说的像是亲眼见过一样!

郑启把小船的系缆解开,干脆打断他们:“该走了,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