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之所以针对他,说白了还是为了家业。
他虽然没有继承家业的资格,但毕竟是嫡次子,将来分家的时候,也能分得一些家业。
袁家家道中落,家产本就不多,他和两个庶出的弟弟一人分一点,还能剩多少?
庶出的还好,哪怕袁兴祖想给多点,冯氏都不能答应。
但是袁文绍则不同,他和袁文纯可是一母同胞。
大嫂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让袁文绍不受父母喜欢,将来分家业的时候,自然会少给他一些。
说实话,袁文绍好歹是给穿越者,对袁家这点家业还真看不上。
他之所以心情发燥,是讨厌这些家长里短。
要是可以,他宁愿分家另过。
但是这在古代根本不可能的,按照大宋的律法,父母在,子女严禁分家,甚至连私自置办产业,储蓄财产都不准许。
很多人觉得袁文绍是愚孝,其实袁文绍的行为在古代根本算不上愚孝。
或者说古代的孝道要求,就是要人愚孝。
古代重视孝道,汉朝时选官称之为举孝廉。
孝就在第一位!
汉朝的皇帝死后谥号都要带个孝字。
所谓百善孝为先,从此以后孝就成为了衡量人道德品德首选标准。
随着时间发展,古人对于孝道的要求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元代郭守正将二十四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书中记录的就是二十四位古人孝顺的故事。
其中有个故事说的是郭巨埋儿奉母。
详细的袁文绍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大概是一个名为郭巨的人,为人十分孝顺,即便家里条件不好,也会省吃俭用,把最好的供养母亲。
后来妻子生下一个儿子,郭巨母亲宠爱孙子,自己舍不得吃分给孙儿吃。
郭巨便和妻子商量,说有了儿子,供养母亲本就艰难,母亲再把饭食分给孙儿,长此以往,怕是母亲会饿死。
提出要把儿子埋掉,如此他们才能给母亲最好的生活。
夫妻抱着孩子来到野外,准备埋掉儿子。谁知挖坑挖到三尺多深,竟挖出一个罐子,上面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黄金。郭巨高兴地抱着孩子和一罐金子回了家,从此一家人再不为衣食发愁。
这样一件事,在古代却被大书特书,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孝道的要求有多病态。
其实之所以行成这种畸形的孝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权者需要。
在古代忠和孝是直接挂钩的,而且忠还排在前面。
古代统治者也一直在宣扬天地君亲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
统治者希望世人能够愚孝,如此才能愚忠。
这样他们的统治才能稳固!
袁文绍的做法用后世的眼光来看,是属于愚孝。
但是在古代来看,连孝道的典范都算不上,更算不上愚孝了。
如今的袁文绍到底不是原来的了,他做不到像原主那样孝顺。
但是这个时代的条条框框又要求他需要那么孝顺。
这才是袁文绍烦躁的原因。
他要如何才能跳出这座围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