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22日上午的张八岭很快就要被南山上的枪炮声吵醒。
石桥阻击战,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809团一营包括穿越而来的崇宁在内,3个连加营直属队总共近500人,在营长李德章的带领下,早早地埋伏在了石桥南侧的山脊线上。李德章,这位并非讲武堂或军校毕业,而是从团练把头一路凭借战功提拔上来的硬汉,有着独特的作战风格。他爱琢磨打仗之道,且极其迷信火力。在部队北上前,他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化缘也好,黑市买卖也罢,硬是搞来了 6门 60毫米迫击炮和 60发炮弹,还幸运地得到了一个炮兵科刚刚毕业的学兵。就靠着这些家底,一路行军打仗的间隙,他竟然精心打造出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营属火力队。
为了弥补弹药的不足,李德章又将全营投弹 50米以上的投手们集合起来,组成了另一支火力队。他要求每个连队按每人 1枚手榴弹配给,其他的手榴弹全部集中到投弹火力队,统一使用。这些安排,即将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威力。
战士们静静地趴在山脊线上,紧张地等待着敌人的出现。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此时,崇宁紧紧握着手中的步枪,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他旁边的老兵低声对他说:“小子,别紧张,等会儿听命令行事。”崇宁微微点了点头,其实这场战争的结果,他已经知道了,但是真正当战争就在眼前时,就当身边一些人的生命即将被战火吞噬的时候,崇宁的心情还是非常负责的。
远处,日军的车队缓缓驶来的马达声,打断了崇宁的思绪。小鬼子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即将降临的危险,车上的鬼子们还在说说笑笑。当车队进入伏击圈的那一刻,李德章一声令下:“打!”几乎在一瞬间,山脊线上的轻重机枪、步枪一起开火,营属 60毫米迫击炮排的炮弹和神投掷弹兵的手榴弹同时落在车队的前后左右。火力密度之大,完全超出了日军的想象。
从山顶到山脚的土路上,瞬间被各种爆炸的浓烟和火光所笼罩。前面的 5台“豆战车”首当其冲。其中 1台被迫击炮直接命中了发动机舱,随之引发起火。坦克内的鬼子成员惊慌失措,试图爬出来,但还没等他们有所行动,火焰就引发了车载弹药的殉爆。猛烈的爆炸,让鬼子的薄皮小坦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炸弹。这辆坦克后面的坦克车长因为是站在炮塔座椅上,从炮塔舱露出半个身子,观察指挥车辆行进。结果,被殉爆的破片直接掀掉半个脑袋。
还有两台豆战车遇到袭击后,也陷入了混乱。一辆由于慌乱,栽倒在路边的雨裂沟里,成了神投手们的靶子。另外一辆则是急于倒车,直接撞在了后车上。
就在坦克小队忙着“自相残杀”的时候,后面的摩托化车队也被火力截成了好几段。尤其是被马克沁重机枪扫射的卡车车厢里,刚才还在说说笑笑的小鬼子们,一瞬间就变得血肉模糊。这些开车的车厢一般是由半人高的木质挡板和防雨篷布构成的,在枪弹的袭击下,瞬间四处漏风。
崇宁冷静地瞄准着鬼子的驾驶员,连续拉动枪栓,精准地射击。每一次枪响,都带走一个敌人的生命。然而,就在他第四次拉动枪栓,准备继续狙杀鬼子驾驶员的时候,武田大队的幸存士兵们已经迅速作出了反应。
小鬼子们翻身下车,然后迅速卧倒,向山脊线一线的中国军队火力点射击。他们凭借着熟练的战术素养,让一边倒的屠杀,迅速转变为一场标准的山地进攻战斗。而且大部分子弹发发命中。809团 1营的一些机枪阵地出现了间歇性的“哑火”。显然,机枪手成为小鬼子反击的重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