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有比「杨原理」更先进更小型化的处理理论出来之前是这样。
位于恒星旁的大家一般来讲都是用更为清洁高效环境友好型的‘戴森薄膜’,而位于深空的复数其他人形种群落则正是使用基于「杨原理」的巨构·「潮汐锚定」。
两套道路并行不悖,「能源两手抓,两条腿走路」也是说烂了的老指导思想。
扯远了。
回到「人形拟态」实现契机的讨论。
历史上其实并不缺‘先行者’行旁门左道实现了‘有机+无机’路线……
后果拜他们所赐,社会低估了这群湿件派的内外勾结「反攻倒算」能力决心,以致损失巨大。上面先是对该路线讳莫如深,待「二次行军」甫一结束,立刻仓促立法予以严禁,以示当断则断亡羊补牢。
再往后。
时间线终于到了约30年前。
休养生息直到那时,各群落彻底并网升级,人形种无论舰队规模、舰队质量还是主力舰占比,才基本成为「议会」中能与广袤星河各位若即若离前辈同列的主要势力,客观条件给了上面决心秘密推进‘无机+有机’路线「知性体」的底气。
传承「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精神,不再寄希望于有关「知性体」语焉不详前途黯淡的星际交流。
25年前,柳梦麟团队决心脱离硅基路线,以「游离锂」基作次普朗克尺度级维持分解蚀刻,再由氨—羧生化液逐一包裹浸润、迭代人形种激素刺激模板,制成外壳大体球状、内部相对恒温26±10?3摄氏度随九条思考线程而高频不定形介于固液临界态的外能源第一代人形种知性核心——
「柳核心」
团队成功从核心中检出九条高度差异、混沌活跃的「认知脉冲」信号,在外接模拟平均人体生物电环境刺激下,特征波形尖峰甚至达到了人形种均值的1.3倍,特征波形重复频率则是均值数千万亿倍不等……
经强度、频率缩比比较后,所单独采样自九条线程固定时长内的特征脉冲结果上均处于人形种初生胚胎特征思维脉冲控制域内,没有离散。
补充实验得,单条思维线程峰值算力为校正秒次浮点运算9981x1012次,是自然成年人形种校正峰值均值的9981x1012倍,远不及使用模拟算力的当代人形种主力舰制式舰载光量子主机。
成果若以算力来定成败,自是毫无意义,可他们终究实现了最开始模拟知性的目标,路没走错,夙愿已成!
然而沉浸在一系列早期验证目超额完成,功成庆功后冷却下来的他们这才惊觉,「知性」,似乎只是目标产物的副产物、一种人形种们偏执的错觉罢了。
新事物诞生了……
人脑以荒谬般轻易实现「知性」为代价所以无法兼顾校正算力,那……
经他们之手,实现的到底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