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她并没有参加任何活动,教坊给的钱早已全用来添置深秋的厚衣裳了。
半年前,宣武军节度使董晋死后,其部下兴兵叛乱;接着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亦发动叛乱。
近日吴少诚围许州,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许州一带沦为战乱的中心。
这两场叛乱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争,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明日的中秋,皇帝决定在中秋时举办祭月仪式,为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居民祈福。
到那时,教坊女子作为宫妓,将有百人都会去大明宫含元殿内参演祭月仪式,演出后能得到不少酬劳。
宫内送来谱子《海上明月》《春江花月夜》,令教坊女子熟习,在祭月时,除了演奏传统的祭祀礼乐以外,合奏两首新的曲目。
在祭月仪式中,乐师需以钟、磬、笙、鼓等演奏庄重的音乐,也会有舞蹈的演出,并有高僧诵佛念经,表达对月神的敬意和祈福的希冀。
如今,要求的曲目乔秋筠已经熟习。
临近中秋,长安城内十分热闹,坊间有不少民间活动。这几日,教坊一直在统一排练,好不容易休息一晚,乔秋筠决定去长安城内走一圈。
乔秋筠扔下针线,换了身衣服,抱起琵琶走了出去。
来到曲江池边,湖水在月光下泛着微微的波光。
乔秋筠租了一艘小船,轻轻踏上,船夫缓缓划动船桨,小船便悠悠地在湖边缓缓飘荡。
池边十分热闹,周围文人在“曲水流觞”,也有人喝醉了酒瘫在池边。
坐在船上,乔秋筠轻轻抚摸着怀中的琵琶。她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心中一片宁静。
片刻后,她缓缓睁开眼睛,拨子轻轻拨动琴弦,清脆的琵琶声顿时在夜空中响起。
琵琶声如泣如诉,仿佛在讲述着那些战乱中百姓的苦难,又似在表达着对和平的渴望。
旋律一转,随着拨子的舞动,旋律愈发悠扬,与湖水的涟漪、微风的轻语交织在一起,俨然是花前月下阖家团圆的模样。
她听到岸边有人叫好。
乔秋筠寻声望去,见一白衣书生,手中拿着酒壶,正冲她拍手。
“姑娘好技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乔秋筠被他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泛起了几点红晕。
书生见乔秋筠并未反感,索性沿着湖边跟着小船走了起来。
“在下白乐天,敢问姑娘芳名?”
乔秋筠听闻“白乐天”三字,心中一惊,她早听过白居易,却没想到今日在此偶遇。
“小女子乔秋筠,见过白公子。”
“秋筠姑娘,方才一曲,既有战乱流离之痛,也有月满团员之盼,不知可有曲名?”说着,白居易看那小舟离岸边越靠越近,便跨了上来。
“此曲为小女子随心所作,并无曲名。”
“竟是随心所作,姑娘真是妙手。说来,我已许久没见到我的兄弟了。我从宣州赶来长安,准备明年的科考。这一路上遍地饿殍,杜公说的真不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说着,又喝了一口手中的酒。
“如今,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一声鸿雁的嘶鸣打断了白居易,宏亮而悠长。那是一只孤飞的大雁,在月明星稀的天空中显得多么渺小。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乔秋筠并不认识这些人,她静静地听着。白居易并没有看着她,而是看着远处的月亮发呆。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可能是湖面的水雾氤到白居易的眼中了罢,他的眼里流转着一枚未满的月亮。
湖面的微风轻轻拂过,小船微微晃动。乔秋筠轻轻地开口道:“白公子,这诗写得真好。战乱让多少人骨肉分离,这只孤雁,此刻怕也是在寻找着它的同伴吧。”
白居易缓缓收回目光,看着乔秋筠,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秋筠姑娘,这乱世之中,人如飘蓬,雁似孤影。不知何时才能迎来太平之日。”
不知不觉,月亮已高悬天际,小船也缓缓靠岸。
白居易拱手道:“希望日后还有机会聆听姑娘的琵琶之音。”
“白公子过奖了,若有缘分,自会再见。”
说罢,乔秋筠抱着琵琶,转身离去。
银花火树,歌舞升平。
这就是长安城,一片繁华。
而当繁华落尽,又能剩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