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靠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准备批一下上午创才班考试的卷子。
刚吃完饭,实验室里还没来学生,他惬意地泡了杯茶,享受短暂的清闲时光。
这个创才班的考试的卷子最后一题就是他出的。
材料里介绍了最新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RNN,估计能给这些中学生一点小小的科学震撼。
说实话,徐建华也有点好奇江铭会在这个题目上给出什么答案。
判卷进行地很快,因为大多数卷子里这道题都是空着的。
毕竟是最后一题,有些学生可能在前面几道题的时候就崩溃不做了,或是没分配好时间所以还没做到这题。
“张明明、李颖、宋宇泽...”
徐建华一边叹着气,一边快速地用鼠标点击0分的按钮,不断翻页。
甚至还看到几个胡乱答题的学生,把多层RNN嵌套在一起,构成全连接网络的金字塔形状。
他不禁嘴角微颤,做研究又不是搭积木,连最基本的思路都没理清就蒙一个答案上去,简直是不尊重出题人!
愤怒地打了个零分,翻到下一个学生的试卷,竟然又是画的满满当当的结构图,徐建华只觉得火气在体内翻涌。
这帮学生,但凡有一点点对这个学科的尊重,总结总结材料里的内容,把学到的公式列一列,他也不会一点分不给。
就在徐建华准备继续给个零分跳过的时候,却福至心灵地又看了两眼,顿时挪不开目光了。
这个结构虽然复杂但是却又无比精巧,通过几个函数将原本复杂的结构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圆融的整体,就像...就像是一个鲁班锁。
虽然一时间看不懂这么做的意义,但是徐建华觉得这结构绝不是学生瞎答出来的。
而且这个结构,纵使是在信息学领域研究多年的他都是闻所未闻,甚至连相似的都没见过,仿佛是凭空想象出来。
“这...这能行吗?”,徐建华不自觉地轻声呢喃,继续往下看。
这个答案在结构图和公式的下面,有着具体的解释。
“RNN将全部的过去信息整合为信息流不断向后传递,导致信噪比逐渐下降,有用的信息被随着时间步逐渐增加的噪声所淹没。”
“本结构基于遗忘门、更新门和输出门精简信息:遗忘门选择性遗忘无用信息,更新门生成新的记忆内容,输出门整合过去时间步的有用信息与新的记忆。”
“通过三个门的门控机制,信息得以可以在时间序列中正确地流动,并通过细胞状态得到了良好的保留和更新,有效解决RNN的梯度问题。”
这...这已经不是二十分满分可以描述的答案了,如果可以给,徐建华简直想给一万分!
虽然还没有任何实验来验证效果,但是这个答案已经给他甚至给整个信息学界打开了新思路!
答卷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如此精辟,徐建华还从没见到有人从信噪比这个角度来阐述RNN的问题。
他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此刻只想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去验证一下这个结构。如果真的能成,这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创新!
不对!徐建华刚刚站起身,又倒放一般坐回了椅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根本不是验证结构,而是争取这个天才学生来自己实验室!
他突然无比庆幸自己接下了判卷子这个活,相比于其他教授自己是有着先发优势,如果这个时间点自己跑去招生办要一个“普通”学生来自己实验室,周德杨是肯定会同意的。
徐建华一点点拖动鼠标到卷子最上面,他竟然由心底生出一丝紧张。万一这个学生早已经被其他教授收入门下了可怎么办?
虽说从这个学生的答案上可以看出他卓绝的信息学天赋,来自己实验室绝对是最为合适的,但自己一个中级研究员又能怎么靠什么抢过别的教授呢?
他只能默默祈祷在卷子的签名栏上是那个名字。
终于,在徐建华丰富的“内心戏”下,卷子翻到了姓名学号的位置,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的“江铭”二字。
“果然没看错你!”,徐建华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快步冲向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