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黄河为天然护城河,想要轻易攻破可不容易。
就算渡过了浮桥来到城下,狭窄的地界连站都站不下,更别说攻城了。
再加上南城不断的物资运输,基本是固若金汤。
中潬城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孟宁知道匈奴不会轻易被城池争夺的陷阱困住。
凭借其强大的机动性和兵员优势,匈奴更有可能将重心放在北城的防守上,利用北城作为战略防御点,控制黄河北岸的局势,并将晋军和陈侯压制在黄河南岸。
这样一来,匈奴通过北城构筑的防线,将晋军限制在黄河南岸,切断了他们对北岸的军事行动的干预。
这使得北城的防守变得尤为关键。工匠们在极度繁忙地打造器械,军马不断进出,传递消息。
孟宁和他的部队被部署在北门,准备在浮桥修复完成后进行渡河。
由于这是晋朝军队首次主动出击,匈奴也不敢掉以轻心。石勒亲自坐镇河内,距离北中城仅一日路程,显然对局势高度重视。
孟宁在北城防守期间,忽然听到黄河下游传来的厮杀声,经过打听才了解到,晋军曾在黄河下游通过百艘战船渡河,试图攻占北岸。
然而,匈奴连骑兵都未动用,就将晋军击退,留下两三百具尸体。这场失败的行动让北岸的防御变得更加紧张。
就在第二天,屯田兵和许昌士兵再度组织了4000人乘船渡河,进行夜间偷袭。
这次攻击造成了敌方步兵不少困扰,甚至摸入营帐之中,制造了一些混乱。
然而,匈奴骑兵及时赶到,迅速稳定了局面,将晋军驱赶回河边。
这场袭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却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周,每天都有小船带队渡河,进行攻击然后撤退。
镇守北城的将领不再忍受这种状况,决定进行决战。
匈奴将领看晋军连续几天强渡黄河渡口送死,甚至嘲笑陈侯无能。
30日,天降大雨,黄河水流更加湍急,往北渡河的船只变得更加艰难。
恶劣的天气降低了匈奴将领的戒心。
然而,陈侯却在这个雨夜亲自带队渡河。
历史上著名的渡口如孟津、蒲版,以其水流较缓而知名,成为了渡河的理想之地。
他们之前在孟津下游强渡,以吸引敌军的注意。随后,利用风暴雨夜,在孟津上游的峡石津进行强渡。
防守峡石津的士兵由于暴雨而躲在营帐内,直到陈侯的部队接近才发现,但已经为时已晚。
陈侯的军队快速构建了临时栈桥,开始运送兵马、器械和粮食,同时扩大营寨,建造营垒。
第一天,六千银枪军成功渡河。
第三天,将近两万的军队也全部抵达黄河北岸,包括孟宁所在的部队。
陈侯步步为营,一路建立营帐,稳固防线,准备抵御匈奴骑兵的冲锋。
黄河作为天险,阻隔了无数年战斗,而陈侯却轻松渡过,使匈奴感到震惊。
孟宁知道,随着战局的发展,他的部队也开始向东推进。
他们的任务是沿着黄河南下,一一拔除河边的营寨,最终与中潬城的将士一同占据北中城。
在骑兵的掩护下,他们迅速到达第一个匈奴营寨下,准备开始攻城作战。
曾经的守城者,现在成为了攻城者,命运的波折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