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拍摄困境(1 / 2)1980我的文艺人生首页

寒风呼啸,上海电影厂的片场冷得像结了冰,但陈涨的心情比外面的天气更冷。

他站在片场中央,目光紧盯着正在拍摄的场景,眉头越皱越紧。

这已经是连续第五次重拍了,整个剧组的气氛都显得紧张和压抑。

“卡!”导演的声音再一次响起,打破了现场的寂静。

陈涨一听到这声熟悉的“卡”,心里暗叫不妙。

“怎么又卡了?”李敬宇走过来,低声问道。

片场上,龚雪摘下工人帽,满脸疲惫地走到导演跟前,皱着眉头:“导演,对不起,我刚才已经尽力了,但总觉得抓不到角色的感觉。”

导演看着她,显然也有些无奈,但还是温和地说道:“龚雪老师,您已经做得不错了,只是情感层次上还需要更深刻一些,特别是工人面对生活压力的那种坚韧不拔,还没完全表现出来。”

龚雪点点头,但脸上的疲惫和挫败感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她已经拍了好几天的工人戏,体力上虽然能坚持,但那种钢铁厂工人面对生活的沧桑感和力量感,她却始终抓不住。

陈涨走过去,试图安慰:“龚雪老师,其实已经不错了,只是细节还得再推敲一下。”

龚雪苦笑了一下:“陈编剧,我真的想把这个角色演好,可我总觉得自己演出来的样子像个表演者,而不像个真正的工人。那种苦、那种累、那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我一直抓不到。”

陈涨知道她说得对。龚雪的表演天赋毋庸置疑,但她从未体验过工人生活,演出来的情感终究是“表演”而不是“生活”。那种从心底深处流露出的坚韧和磨砺,是演员在片场里很难凭空揣摩出来的。

龚雪的困惑也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问题。其他几位演员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难题。

就在这时,另一边正在拍摄的场景里,又响起了导演的声音:“卡!”

这一次,卡掉的是男二号,他的戏份是一位工厂的年轻工人,因生活艰苦而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

按剧本要求,他的角色在此刻应该表现出一种疲惫和麻木,然而男演员却演得过于做作,反而像是故意夸张表演,显得极不自然。

“不是,咱们这个戏演的可是钢铁厂的工人,不是舞台剧,能不能不要这么夸张?”导演揉了揉太阳穴,语气中透着隐隐的烦躁。

“对不起,导演,我再试一次。”男演员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陈涨站在旁边,心里焦急得很。

整个剧组陷入了一种无形的僵局——演员们努力在演,但就是抓不住钢铁厂的“工人”的感觉。

无论是龚雪的细腻表演,还是其他演员的情感表达,总显得浮在表面,没有触及到角色真正的内核。

“这可怎么办?”李敬宇走过来,压低声音问道,“再这样下去,开机进度全被拖慢了。”

“我知道,”陈涨眉头紧锁,目光扫过片场,“问题出在大家对工人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工人的那种韧劲、苦劲儿,不是台词能表现出来的。”

“可是现在已经拍了好几天,大家都没办法进入状态。再这么拍下去,估计厂领导那边也会有意见。”李敬宇语气里满是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