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合道(3)(1 / 2)妖道角:末世崎路行首页

“既然我已经做到了分心多用,那么和尚,确实我的耐性一般,接下来就麻烦和尚替我解答一些事情,好让我开拓眼界。”

“……好吧,小僧反正一早答应了施主这点,当然会守诺。”

了树和尚说自己老实这点未期虽然颇有微词,但是联想到这个世界的荒唐世道以及方少瑛、陶然国的所为,似乎这“老实”两字了树和尚多少还是能配上。

未期刚这么想着,老实的了树和尚那“不老实”的一面又出来了,他合十道:“不过施主和小僧既要详谈闲话,那小僧也有三点坚持,希望施主切莫推脱。

第一点,小僧实在不知施主所知多少,所以一切问题请施主以发问的方式主导,小僧定当竭智解惑。小僧所知范围外的或者因为师门规矩不便相答的,也请施主不要强迫。”

“……可以。”

了树和尚的第一个要求就让未期觉得有些别扭,这番话颇让人有点“约法三章”的感觉,而这第一个要求却单方面要求未期对了树不想答的问题要主动停止追问。

不过,这个要求尚在未期可以怡然接受的程度,毕竟就算要了树和尚强行答了不必要的问题,未期估计自己多半也只能听到假话。

了树和尚继续说起剩下两点:“第二点,一方发问一方作答这种形式,小僧也实在觉得有些不公平。如果可以,小僧希望互相轮替发问,若小僧解释清楚了一个问题就换小僧问施主一个问题。”

“等等,”未期发现了和尚第二个要求中存在的问题:“就和和尚有所顾忌一样,我若也有顾忌不能回答,岂不是平白浪费你一次发问的机会?”

“阿弥陀佛,施主或者小僧任何一方若不方便作答,只需明示即可,发问方即可以再换个其他的问题,直到被问者可以答得清楚明白。”

“……可以。”

未期勉强能够接受这个条件,但是更加明白了树和尚这个要求中“不老实”的地方。

像这种彼此如同攻防一样的问答轮替,看似决定信息量的是回答,其实恰恰相反,占据了绝对主动的是发问方,而决定信息量的则是问题本身。

因为不回答或者拒绝回答,同样是一种回答,同样承载着导向不能回答或者不愿回答的答案的信息或者线索。

这时候让发问方主动去换问题发问,对于聪明人来说,实际上等同于发问方平白多赚了一个问题的机会。

在这种情形下,谁的目标更小、谁的知识库越丰富,谁就更容易在互相发问中占据绝对的上风,尽早完成自己发问的目的。

了树和尚虽然不会承认这一点,不过未期觉得他这个规矩绝对就是看破了自己对这个世界不熟悉后专门想出来的。

说到底,是暴露了自己所知有限以及想要发问的范围极其宽广的未期自己不好。

未期只好在心中摇头苦笑,感慨这个自称老实的了树和尚实在“老实”得有限。

了树和尚最后的要求也来了:“第三点,方才施主藏身高处之时已经听小僧报上了名字,小僧却不知道施主名字。

所以在正式开始之前,小僧希望和施主正式互相阐明身份,这部分不作为发问本身的内容,施主和小僧都可以随意一点,如何?”

“那么所谓随意一点,是否也能适用和尚刚才你刚才那要求里的如果不方便回……等会儿?”未期商量到一半,注意到了树和尚说法中其实很值得注意的一点:“你说你那‘秃云山了树’里面的‘了树’是名字?……”

“……是啊,了树是小僧的名字。”了树和尚似乎不理解未期为何会有这个疑问?

未期的疑惑主要在这:“……不是法号?”

此时了树和尚的语气显得比未期还更疑惑些,反问道:“什么是‘法号’?”

未期愣了,既然这个世界没有法号这个概念,对方这么一反问他还真不知道怎么解释比较好。最后他寻思了一番,简单地这么解释了一番:“

就是……出家人不该舍弃姓名,以佛法、经文释义或者其他善行、美好资质的寓意重新起个名号,从此便只用这个‘法号’了吗?”

“舍、舍弃……姓名……以佛法经文释义重新起……名号……”

这番话似乎给了树和尚带来了不少的冲击,他重复了一遍未期的说法,中间停顿了数次。

未期一时有点害怕这是一番话让了树和尚无法安心运使功法合道了。

所谓“文化冲击”大抵如此。

未期先前听到了树和尚“方便法门”之说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震撼,现在要论,也不过是回敬了了树和尚而已。

了树和尚似乎终于没有因此合道失败,他又宣一句佛号作为重新回到谈话中来的开头:“阿弥陀佛,施主所说的做法别开生面,颇为新趣,兼以寓意深远,实在让小僧惊讶。

秃云山诸寺并无让僧人取法号舍弃姓名的做法,所以小僧这‘了树’确是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