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冷静下来思考着李明和老阿爹的话。赵博士也不再多言,默默观察着这一切。
那晚,李明回到家中,张艳看着他疲惫的模样心疼不已:“明哥,别太操心了。大家会明白你的苦心的。”
李明叹了口气:“我只是担心,我们守护了几百年的梯田,会不会在我这一辈手里消失。”
张艳握住他的手:“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不会的。”
夏季的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洒落在玉洱村的梯田上,整个村庄笼罩在炽热的氛围中。然而村民们的内心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反倒是愈加焦虑和不安。外来考察团的到来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和关注,但也引发了深层次的分歧和冲突。
这一天,村里异常热闹。赵博士和他的团队决定在村中央广场举行一场现代化农业设备的展示和推介会。新式插秧机、高效喷雾器等设备摆满了广场,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李明站在人群外围,眉头紧锁。他看着这些陌生的机器,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这些机器真的适合我们的梯田吗?”他喃喃自问。
赵博士似乎察觉到了他的顾虑,走上前来,热情地解释道:“李明先生,这些设备可以极大地提高耕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您可以试一试。”
“提高了效率固然好,但如果破坏了我们的梯田和环境呢?”李明毫不让步。
正当两人激烈交谈之际,村里的长者老阿爹也拄着拐杖走过来。他看了一眼那些设备,又看向赵博士,摇了摇头:“我们的梯田不仅仅是田地,更是我们文化的载体。如果因为这些机器而受损,岂不是本末倒置?”
赵博士尴尬地笑了笑:“我们没有那个意思,只是希望大家过得更好。”
另一边,一部分村民已经对外来者带来的利益心动了。村里的年轻人阿飞站了出来,不满地对李明说:“明哥,人家博士都说了,这些设备能带来高产量,为什么我们不用呢?总比我们每年辛辛苦苦手工劳作要好。”
“你们想过没有,这些一旦进来,我们的传统就会受到冲击,祖辈的智慧和规矩怎么办?”李明据理力争。
阿飞不以为然地挥手:“规矩是人定的,也可以改改嘛。为什么要拒绝这么好的机会?”
此话一出,村民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有的人点头称是,有的人则摇头反对。场面一时间显得非常混乱。
李明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明白此刻需要做出一些行动来证明传统的力量和价值。于是,他对赵博士说道:“能不能给我们一段时间考虑一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希望能用传统方式再进行一次完整的耕作。”
赵博士点了点头:“好,我尊重你们的决定。但希望你们也能认真考虑这些新方式。”
当晚,李明再次组织了一次家庭会议。屋内灯光摇曳,映照出每个人紧张的神情。张艳担忧地看着李明:“明哥,你真的有把握传统耕作能胜过那些设备吗?”
“艳儿,我不是赌气。我只想证明,我们的祖辈是有智慧的,他们留下的方法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李明坚定地说。
老阿爹轻轻敲打着手中的烟斗,缓缓说道:“明儿说得对,咱们不能用一时的利益换来文化的流失啊。”
阿宝懵懂地看着大人们:“阿爸,我会帮你一起证明的。”
第二天一早,李明带领着一群坚守传统的村民走进梯田,开始了一年中最繁重的插秧劳作。他们肩并肩、齐心协力,在晨光中重新描绘着哈尼梯田的美丽画卷。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哈尼梯田上,金色的光芒映照下,整片山谷仿佛镀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李明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即将成熟的稻谷,内心既欣慰又忐忑。他知道,今天将是决定未来的关键时刻。
此时,村庄的另一侧迎来了一队外来的客人。这是由政府官员和文化保护专家组成的考察团,他们此行的目的本是评估赵博士团队所带来的现代化农业设备的效果。然而,当他们走进村庄,看到的景象却令他们倍感惊讶。
考察团团长王教授是一位年近六十的文化学者,头发花白、面容和蔼。他被眼前繁忙而有序的田间景象深深吸引住了:“这就是哈尼族的梯田?”
赵博士迎上前去,微微点头:“是的,这就是玉洱村闻名遐迩的哈尼梯田。”
王教授走近田间,跟几位村民亲切地攀谈起来。他注意到村民们虽然汗流浃背,但却面带微笑,眼中充满了自豪与坚定。他转头对赵博士说道:“这里的人们似乎对传统方式有着很深的执念。”
与此同时,李明也在仔细观察着考察团的一举一动。当他看到王教授时,敏锐地意识到这人可能成为他们的重要支持者。于是,李明走上前,恭敬地招呼:“教授您好,我是玉洱村的村民李明。”
王教授对李明的热情打了个招呼:“你好,小伙子。你们的工作令人钦佩。”
李明笑了笑:“教授过奖了。我们只是希望守住祖先留下的东西。”
王教授点了点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其实我觉得现代化和传统并不一定要对立。我们可以寻找一种兼容并蓄的方法。”
听到这话,李明心头一动:“教授的意思是...”
王教授接着说:“我认为可以在保留传统耕作方式的基础上引入部分现代化管理方法。这样既能保护文化又能提高效率。”
李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考察团随后参观了村民们的手工劳作和传统仪式。王教授对于哈尼族的独特文化和智慧赞不绝口:“这是一种稀有的文化宝藏,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当天晚上,村里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李明向村民们讲述了考察团的建议和他与王教授的对话。大家听后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
老阿爹第一个发言:“明儿说的对,咱们不能完全拒绝外面的新东西,但也不能丢了老祖宗的法子。”
阿宝兴奋地说:“我也愿意学习新技术,但还是想留在梯田里工作。”
张艳温柔地看着李明:“只要你决定,我和孩子们都支持你。”
李明感受到大家的支持,内心热血沸腾:“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们会共同努力,让哈尼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长、发扬光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和他的团队在王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引入部分现代管理方法。他们利用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方式使得稻田产量稳步提升。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展示哈尼文化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关注。
玉洱村逐渐走出了困境,不仅保留了传统耕作方式和哈尼文化,还通过旅游业增加了收入。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更加坚定了保护和发展哈尼文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