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二章 欺负我的女人(1 / 2)诺哥的江湖首页

“还有谁?”赵天一嚣张的说道。

“我!”季诺果断地站了出来。“挺嚣张的啊,一直看你不顺眼,听说你当初还想带着人绑我来着。现在你又敢欺负我的女人,这梁子是越结越多,现在逮着机会,正好新账旧账一起算,免得留下来遗憾。”

“好啊,我还以为你会一直当缩头乌龟啊。”赵天一说道。

汉王世子朱在一旁起哄道:“打死他,留着是个祸害。”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朱元璋一举消灭了割据平江今苏州的张士诚势力。在长达10个月的围城战争中,苏州府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明初,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据洪武苏州府志载:“及归我大朝,再加修建,高广坚致,度越畴昔。至今一切修筑,不劳民力。”据明正德姑苏志和清同治苏州府志载,明代苏州府城增筑了防御设施:沿宋元之旧,仍启阊、胥、盘、葑、娄、齐六门,“各门上为画楼”,古代又称之为戍楼,供城防将领了望之用。“周循雉堞,每十步为铺舍”。雉堞,即城垛,在城垣上环列萦绕。每隔50丈约1600米,建铺一座,供守城士兵休憩。在城垣内外,都凿有长壕,阔数丈或数十丈不等。各城门都建有吊桥,以通出入。经过明初修建,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又以新的面貌屹立在太湖之滨。

古城苏州建于太湖下游的水网地区,纵横交叉、密如蛛网的河道遍布古城内外,大运河围绕城垣,从而对这座城市的位置起了固定的作用。南宋平江图所展示的水陆平行、河街相邻、前街后河的双棋盘的城市格局,到了明代基本未变。

1街巷。明代苏州城内和市郊的街巷,见诸于地方志书著录的就有341条。清同治苏州府志卷5坊巷、卷12坊表如果加上未著录的坊曲里弄,估计约有500余条。而其中的主要干道,都依河而建。街道和河道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排列有序、脉络分明、互为作用的交通网络。根据明吴中水利全书记载,到了明代,城内已形成了“三横四直”7条骨干河道,相应的是城内陆上的7条主干道。沿着这些主干道,有无数小街横巷,或向东西,或向南北伸展,形成无数大小不等,但又较为整齐的方格形,类似棋盘式的道路网络。多数主干道都与河道平行,陆上可以骑马乘轿,水上可以行舟载货,并与城郊的道路和河道相连。四通八达,十分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明代苏州的各级官吏,都把修桥补路、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视为自己的职责。例如宣德七年1432四月初十日,苏州知府况钟,在交通要道和人烟稠密之处,张贴告示,指出:“各处桥梁路道,遇有损坏,即为修理,以便往来,毋致误事不便”要求“阖郡官吏、粮里、军民人等,各宜遵守”。况太守集卷12严革诸弊榜示

明代苏州的达官显宦,在官府的倡导下,在其所寓居的街巷内,竞相建造跨街牌坊。这类牌坊既不属于唐代以来坊里制度的设施,也不同于宋代标明街名、巷名的坊表,而是用来标榜科第和官位、宣扬显赫的门第。王鏊说:“表厥宅里,自周有之,所以贤其人也。后世乃以表科第,近又表其官,此有司崇重激励之意,其亦盛矣。”明正德姑苏志,转引自宋平江城坊考卷首叙目据同治苏州府志和清顾震涛吴门表隐两书记载,明代苏州士绅在城内和城郊建造的跨街牌坊达114座之多。这些牌坊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表彰科第,激励后学二是标榜官位,显示门第三是表彰政绩,颂扬德行。这些牌坊不仅点缀街景,使古城更加肃穆美丽,而且也是苏州古代城市文化的实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