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喜欢饮酒,经袁朝之口品味的美酒不知凡几。他可是遍尝各家名酒。袁朝曾在小弟面前多次吹嘘自己喝过的好酒生涯,其中便提到一则茅台酒的轶闻。
谁又能想到,挂着国酒的名头,早期茅台的外包装之丑陋在全国名酒中是出了名的,估计都能排在第一位。当时茅台酒瓶外都裹着一层黄不拉几的棉纸,严实合缝,打眼一看,委实有碍观瞻。
就这样的包装造型竟然一包三十年,从来没有做任何改变,想想,这也没谁了。
据说这种棉纸并非一般的棉纸,那可是利用古法炮制出来的纸张。而且听闻这种棉纸拥有三大功能,一是防止酒瓶破碎二是保护瓶体标志清晰三是帮助白酒持续发酵。说了这么一大堆的好处,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便是,当初,所有的中国商品,无论优劣,都是不太注重外包装的。
说起来非常搞笑,当年在新中国首任总理的大力吹捧下,茅台的身价倍增,影响红透全国,最终成为中国白酒的帝王之尊。
然而对于像袁野这样的广大普通老百姓而言,名酒茅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都知道茅台的大名,然而无论走进哪一家供销社或者国营副食商店的柜台,也寻不见一瓶国酒茅台的身影,因为它在当时大陆的定义为奢侈品,一般买不到,反倒是作为外贸重镇的香港,却可以随意购买。
袁野随口问了一句超市中的服务人员,“如果多买几瓶茅台,请问超市内是否有货?”
没想到人家小姑娘随意地说道:“小意思,就算客人买它一二十件,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袁野追问了一句,“这种酒,难道在当地的销量并不乐观么?”
“本地人受英国人的旧有习惯,喝不惯这种高度粮食酒,所以销量一直乏人问津。”
这真是,这真是,袁野一时气结,都无话可说了。国内的顾客乌央乌央的,一个个望眼欲穿,有心无力,欲购而不可得,到了香港和海外,却是无人问津,购者寥寥。
这都是什么世道?
袁野一时郁气满胸,顾自生了一肚子闷气,随后噗嗤一声乐了,真是的,自己怎么了?这是生的哪门子气呀,至于么?倘若看到不平事儿,都要生个气儿,那世界上的不平事儿太多了,自己都不用活了,气都气死了!
念头微一转动,生出一丝别样的小心思。
猜猜他想到了什么?对,名酒收藏!
既然在这个时间,这个地方,遇上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为什么不积极进取呢?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既然机会让自己撞上了,那自己就不应放过。
说起来,另一个时空的他对烟酒从来都不感冒,既不吸烟,也不喝酒,但心里还有有杆秤的,知道名酒可是稀缺资源,尤其是上了年份的名酒,那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物件,就有像当年名声大噪的那个82年拉菲。
这种稀缺资源进而衍生出一个收藏门类名酒收藏,这个在欧美上层社会大行其道,应者如云。
在西方,名酒收藏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商业投资,袁野倒不缺那点钱,只是觉得这种东西现在不买点收藏,真是过了这个村这没有这个店了,再过几年,许多早期的茅台,你就是拿着大把大把的钞票,也是寻觅无门的,毕竟酒类属于消耗品,只能越喝越少。
袁野计议已定,便准备着手收购一些上了年份的茅台,只是现在时间还有些早,等资金雄厚,再作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