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大费周张的书单(2 / 2)又一片蔚蓝天空首页

暑假过后,袁野即将进入毕业班,面临中考大关,哪里还敢到处野,到处浪。

大哥袁牧更是一门心思想早点结束南国之行,快点回家,一个301厂的职工,都是上班的人了,还瞎跑什么劲儿?再有,媳妇儿陈秀英即将临盆诞子,他重任在肩,得时时刻刻盯守在身边,须臾不离左右。

大家都不是闲人,等得之说自然无从提起。

最后结算书籍款项后,留下了袁家在湖hu北江城的详细地址,日后方便林跃生将那五本影印好的书籍寄到内地。

之所以陈老的这份书单搞的如此之麻烦,如此之难搞,归因到底,还是陈老对所购的图书的要求颇多,过于苛刻所致。

书单中的两百多本书籍都是国学典籍,包括经史子集,内容庞杂,涉猎甚广,而其中某些书籍,由于受众太小,当初印量就不大,一版之后,便成绝响,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二则,陈老对这些典籍的要求十分特别,大多附着备注,要求是某某出版社编辑,某某年出版。老爷子对书籍版本的要求异常严格,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

照袁野的理解,如此苛刻的条件,除了治学之用,别无他途,陈老出身国学世家,那可是他的看家本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太史公的史记,国学典籍中最为有名的经典,在大陆上几乎所有的书店都有得卖。

其中最为常见的版本便是中华书局于1959年校订出版的版本,也就是俗称“史记三家注本”,这个版本发行量极大,影响力也是最为广泛。倘若去新华书店查找史记,一般所能找到的都是这个版本。

假如一位燕大系学生出于学习目的,想要购买一套比较冷门的史记版本,武英殿刻本,那结果就令人大挠其头了。

倒也不是因为价格昂贵,无力购买关键是拿着一把钞票,都没地儿买去。因为武英殿刻本史记太过生僻,在新华书店中,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至于方兴未艾的民营书店,这类冷门图书的出版发行,还不如新华书店呢!

所以市面上想找到这一版的史记,可以不客气地说,不啻于水中捞月。

除非开动脑筋,跑去当地省图或者国图,番箱倒柜借阅,那才可能解去燃眉之急。

再有袁野拜师当日,他意外收到陈老所赠的一套史记会注考证,是一位日笨学者泷川资言所著,这个日笨人写的书,在八十年代的大陆根本就没有现身,假如按图索骥的话,那不啻大海捞针啦。

这就是国学典籍学习中会碰到的麻烦。

这样苛刻的购书需求真是考验袁野的灵魂。

凭心而论,陈老的书单在如今八十年代的大陆基本无解,只有在港台这些海外之地,才可以容忍陈老的细致要求。即便这样,还需要人们不厌其烦的仔细搜罗,否则便是无功而返。

陈老的书单解决后,剩下的便是袁野自己的图书了。

袁野本就是个书痴,前世里别无所好,唯书耳。家中可说堆满了各种图书,不一而足。

如今畅游港岛书店,便像鱼儿入了大海一样,自由徜徉。任意畅游,袁野又大肆淘买了许多历史和艺术类书籍,这才兴尽而归。

转眼袁牧敲开小弟的门,道:“刚才宾馆服务台送来一份信函,像是给你的,你看一下。”

袁野接过信函打开,原来是三井纳言的感谢信,为表示昨日相伴出游的谢礼,特意赠送三张演唱会门票。

袁野盯着手中的门票,不禁喃喃道:“章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