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援的敌军至少有近万人。这很符合大石人的特点,他们向来喜欢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来赢得战争。
哪怕是平民间打架斗殴,对方不过个人,他们也会十分夸张的喊上几百几千同伙儿去打击对方。
“兄弟们,撑住”
“最后一战,绝不后退”
“都给我把箭射光了”
“都给我把陌刀砍钝了”
“我大唐儿郎一口气在,就是用牙咬,也要把这帮畜生咬死”
霍云不断鼓舞大家的战意。
唐兵一方乌漆墨黑的,这是霍云故意所为。自己是防守,对方是进攻。他们要想进攻,自己会打火把的,也自然会暴露自己。
敌人甫一进攻,上的就是一个重甲方阵,大概二百人左右。
滑稽的是,他们根本看不清唐兵在哪儿。只能凭着唐兵的呐喊声,大概判断一个方位。
重甲方阵里,每三人中有一个打火把的,可火把能照亮的范围十分有限,只是把自己的铁甲照的明晃晃的,十分惹眼。
他们只能放慢速度,抹黑前进。
黑乎乎能看见狼牙剑道的悬崖了,就听见这些重甲兵噗通噗通倒下去十几个。
人穿着重甲,马也穿着重甲,前排十几匹马栽倒下去,后排的也跟着压上来。乱成一团,压在下边的不论马还是人,当场口鼻喷血,死翘翘了。
原来在马朔拒马阵外围,那些后备唐兵闲着也是闲着,还挖出老大一片的陷马坑。
他这陷马坑,不是那种能把整匹马陷进去的大坑,就是比马蹄子稍微大上两圈儿,一尺半深。
马蹄子一旦踩进去,一个趔趄,必然腿折。
密密麻麻,挖了足有两千多个。
这些唐兵想的也很明白,这次阻击战,十死无生,死也要守在狼牙剑道口儿上,至于外围的地形,可劲折腾,反正自己也没想过会骑马出去。
余下的重甲兵赶紧勒住马匹,退后,后边会有人来救那些倒地的马匹和人,他们自己绕过另外一边,继续前进。
眨眼功夫儿,又有十几匹马陷了进去。
重甲兵的战马,都是百里挑一的好马,士兵也是身强力壮的佼佼者。还没看到唐兵在哪儿呢,自己先死伤三十多骑。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沙鼠的巢穴,现在终于明白过来,是唐兵挖下的陷坑。
余下的重甲兵勒住马,停在原地。有几个人开始朝身后叫喊。
霍云那边听得真真的,那些人请求暂停进攻,地上发现大量陷马坑,必须及时排除。
对方的轻骑下马,举着火把过来排除陷坑。
他们用弯刀划拉开地上的杂草,露出一个个黑乎乎的小洞,不是很深,用刀把洞口附近的沙土挖塌就能填上。
不过,那毕竟是两千多个坑洞,又是在大晚上行动,再加上唐兵不断的射击。
敌人至少损失了三千多人,才彻底排除那些陷马坑。虽然损失惨重,他们也只能这么做。不然,他们连唐兵的边儿都摸不着。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就近看到了的马朔拒马阵和后边的盾阵。
霍云至少拿出一千条马朔,来布置这个阵型。他总共带了两千人,也就是说其中一千人舍弃了马朔,只剩下陌刀,横刀和弓箭作为武器。
这些马朔呈放射状向外排开,入地很深,对敌人造成很大的心理震慑。
敌人试探性派出一小队重骑兵,试图用长矛把这些马朔拨倒。他们骑在马上,用长矛去拨打那些马朔,根本不起作用,完全是徒劳的。
而且一旦靠近,还要小心唐兵丢过来的石块没错儿,霍云让人把峡道那头儿的敌兵丢过来的石块,全都收集起来,运过来备用了。
唐兵用马缰绳编成“投石弹弓”,操作简单,能扔出去三四十步就成。
这玩意对付重甲兵比弓箭好使。
敌人派重甲骑兵试了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们不得不把攻城车运了过来。
这是主力部队,他们携带了十台攻城车,用马车拉了一直跟在大队后方。
眼下竟要调过两台攻城车来,对付几条马朔,就连他们自己都感到十分荒唐懊恼。
他们的攻城车,就是一个锐角三角形的木板房子,厚厚的木板,包着铁皮。两边装着木轮,“屋脊”下方悬着一根粗粗的撞木,撞木前端露出四五尺长。
士兵躲在攻城车里推动车子前行,可以无视对方自城楼射下的弩箭,抛下的石头滚木等等。把车子推到城门处,便可大肆拉动撞木,撞击城门。
他们已经探知唐兵拒马阵的范围,并设下火把作为标记。
他们把两台攻城车推到拒马阵中部位置,从中间向两侧展开,推动攻城车以蛮力强行将马朔的木杆扭断,进而破坏拒马阵。
敌人躲在厚厚的木车中,弓箭、石块都难以伤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