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蓝洞星上,天体物理的研究比较迟缓,而且是不仅实验观测迟缓,连理论模型的架构也比较迟缓。
或许有人会奇怪:黑洞这玩意儿,小学生都能理解吧?
白矮星、中子星,密度越来越大、逃逸所需的速度也越来越大。当表面逃逸所需速度超过光速时,光线不就无法摆脱了嘛?不就会形成黑洞吗?
但是实际上,黑洞理论的诞生,没有那么简单的。
只能说,上述那些数学计算,倒是早就有了,那是20世纪早期,德国科学家史瓦西理论算出来的,并且给出了那个最小逃逸半径的算法,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史瓦西半径”。
地球上,最早提出黑洞这个词的,是rrn教授此公甚至都没有约定俗成的汉语音译名,可见其冷门。此人大约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年代的时候,最初提出的。
首次在正式国际学术会议上使用这个词的人是约翰.惠勒,因为惠勒资历老,成名早,所以学界一般公开宣扬的以惠勒为主。
不过,无论洛菲尼还是惠勒,他们当初随口一提的猜想,都有很大的漏洞,所以一直到十几年后,史蒂芬.霍金解决了这些漏洞,才让黑洞猜想在理论物理学界被人接受。所以地球上的理论物理学界一般更强调霍金的贡献。
至于观测,那更是到21世纪,地球人才逐步积累起黑洞素材。中国人应该不陌生,直到2018,视觉华夏还因为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惹出麻烦。
如今,在蓝洞星上,rrn显然是个默默无闻的家伙,而霍金也不存在。因此,顾玩决定毕其功于一役。
如果他是在中央科大读的博,要搞出这么一个纯理论推演的成果,或许国际争议还会比较大。不过,既然是已经来斯坦索姆读博了,相信西方的敌意也会少一点。
而且黑洞这玩意儿,定义不定义,解决不解决其理论难点,都毫无经济价值,所以拿来作为大洋国这边的博士课题,也就不会被大洋国人占走经济利益上的好处。
至于个人名声,肯定都是顾玩自己的。
因为顾玩此时此刻的江湖地位,肯定比地球上70年代初时的洛菲尼还低。
所以他要是贸贸然仅仅提出一个概念,肯定是不会被认可,甚至不会被重视的。
他必须在提出概念的同时,堵上那些明显漏洞。
正如卓别林的那个段子说的那样:一个新人编剧,拿了他的剧本去给卓别林看,问卓别林觉得怎么样。
卓别林看了两眼,当场就说这剧本是个扑街,不值得被拍。
那新人就不服了,说他觉得卓别林某些作品还不如这个呢。
卓别林就语重心长地拍拍对方肩膀,说:像我现在这样成功了之后的人,当然能写这种烂片,但是在你这样还没成名的状态下,你必须写得更好。
扑街萌新要精品,必须质量过硬。大神才有资格随便乱写都精品,吃老本。可见无论是哪个领域,道理都是一样的。
“那么,黑洞这个概念本身,到底在基础物理领域,有什么漏洞呢?”
当天晚上,顾玩回到湾区别墅,跟妻子聊起自己的设想时,麻依依就是这么问他的。
麻依依的物理水平,当然是不咋滴,她的水平只停留在物理专业本科生大二的程度。
所以顾玩要跟她解释,也必须用小白都能听得懂的深入浅出措辞。
考虑到自己老婆不会泄密,顾玩就直截了当回答了,而且是毫不脸红地剽窃了地球上霍金当年的建树:
“中子星密度继续增大、半径继续缩小、缩到史瓦西半径以内之后,就会成为黑洞。这个设定最大的漏洞,在于传统学界认为,既然连光和电磁波都无法逃逸出黑洞,那么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关于黑洞的信息就会很少。
目前认为,如果存在那样的东西的话,其能够被测量的物理量,就只有质量、带电量和转动角动量三个数据,除了这三个之外的其他数据,不但不能测量,还消失了。
比如说,如果存在黑洞,那么这个黑洞存在了多久,我们也不知道,它存在了一亿年,还是十亿年,这个时间信息消失了,当初是怎么形成的,这个历史也消失了。注意,不仅仅是不可测,而是彻底消失、不存在。
比如恒星被黑洞吞噬的话,黑洞只是增加了一些质量,而被吞掉的恒星,本来有无数的信息、参数,在它被吞的一瞬间,这些参数就消失了,那不变成了由被吞的恒星和吞噬的黑洞,所构成的这个系统,在吞噬动作完成前后,总信息熵减少了么?
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系统内,熵永远只会熵增,不会熵减。所以如果黑洞真的存在,而且只可以被测上述三个量的话,它就会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违背。而热力学第二定律,被认为是目前宇宙中最基石的那一级定律,所以我所说的黑洞这个概念,也就一直被大家回避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