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关于人才的论辩(2 / 2)大赵小皇孙首页

太子高延一挥手,只让巴万带着两个身手极好的侍卫随行。

尔朱荃本就不是跋扈之人,只不过是手下人见不得主将委屈自作主张罢了,便也只带了一名扈从。

“不知殿下所来,是何旨意啊?”吕端一边引路,一边随意的和二位大员攀谈。

“陛下口谕:‘抡才校考,与国大善,朕命太子亲自前去视察,以待后用’”

太子高延止步,郑重的传达着皇帝的口谕,吕端和尔朱荃等都恭敬地跪下听宣。

等到传谕完毕,吕端才起身感慨的道:“没想到陛下对抡才一事如此重视,若武陵王在前方得知,必定会欣喜无比”

太子见吕端提起高玮,顿时脸色不悦,不过一想到今日是在高玮的底盘做着自己的事,甚至还能顺手摘桃,把高玮的治国之策拿来己用,又瞬间感到很痛快。

“哼,如若这个法子不行,孤定会在父皇面前狠狠地参你一本,如若可行,孤拿来自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制度,到时候亦是大功一件,你奈我何?”高延在心中暗暗兀自说着,很是畅快。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临时的主考室,吕端一边吩咐下人服侍一边翻寻着多余的考卷。

“这就是考卷?”高延拿着一张薄薄的纸问道,很是不以为然。

“就凭这几道问题就能选出人才?这人才未免也太容易了吧”

吕端知道太子必然是要挑点事的,也不着急,任他训斥着。等到太子说完,才开口解释。

“殿下有所不知,古人云‘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这张纸虽然单薄,但其所设的问题,无不是精心准备的,每道题都对应着考察重点”

“就拿这道‘声东击西’的题目来说,考察的不仅仅是考生的知识面,更考察了他们的反应力,判断力和应对实际战例的决断力”

“再说这最后的附加题,以今日汾州的实际境况,如实告知,请考生们出谋划策,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所谓野有余贤,或许就有有识之士能够破解朝廷目前面临的困境”

“而最重要的,考生敢于答此题,能够答此题,就已经能说明此人在文韬上的修为。这样大的题,即使是朝堂上的诸公恐怕也个个明哲保身,不敢多话,多说易错啊”

“不管考生所献的策略妥当与否,这样的人才都值得我等去发掘和培养,所谓‘食君禄,忠君事’不外如此”

吕端一席话让尔朱荃陷入了沉思,也觉得确有道理。

“可是,某曾听闻,战国时赵国的赵括就曾经熟读兵书,以知兵著称,自以为是才子良将。赵王信以为真,重用此子,最终导致了四十万赵军兵败被坑杀的惨剧”

“不知吕侍郎对此又如何解释呢?有时候夸夸其谈不过只是绣花的枕头罢了,真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还是得我等这种武夫啊”

尔朱荃插话道,并且举了赵括“纸上谈兵”的典型战例。

高延一听,也是兴奋,不仅大笑道:“龙骧将军不愧是久在军旅之人,看问题是一针见血”

“孤亦有此困惑,古人常说‘书生误国’,这些读书读傻了的学子或是那些半吊子自以为是自认为怀才不遇的穷酸文人,一旦真的把权力递到他们手中,还不知会出什么乱子呢?”

“古之名将,如白起,蒙恬,李牧,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邓禹,冯异等等,没有听说谁是读书读出来的,倒是如班固等人更是投笔从戎”

“甚至卫青最初也不过只是个马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