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锦依特意抽出空来,趁此机会上门拜节,走访了几家相处较好的绣匠裁缝。交谈中伺机将欲在京中找人制作衣服的事说了,并带了几件衣料,托她们交予自家的亲友刺绣或缝制。
京里人不论哪行哪业,身份地位如何,都极讲情面,因是宫中同事,那些人也不拒绝,甚至工钱多少都不多问,便接下来,讲好春节放假时再来取。
三日之中安排了许多事务,便觉时光过得飞快,贞锦依与丈夫绎之谦都没说上几句私房话,只顾交待他与崇庆的联络等事。
第四日一早返回皇城,织锦司先派了人来接她去外城。
原来上回设计的千字文,曹典簿已安排了几个织工织造了一些出来。
纾锦宛等人因在京城没有落脚处,这些日子虽仍在织锦仓房忙活,但她们几个的精力都在绞罗锦上,织锦司无人替代,便没有抽她们来做这事。
但看到织成的几行,只觉得笔画有些死板,黎掌司便想请贞锦依来瞧瞧,问她有没有让锦面更好看的方法。
贞锦依看了织出的文字,以及与主织的两个织工交谈过后,便知是色彩使用上的问题。
原先设计的文字部分全用金线,堂皇是够堂皇,却少了颜色的起承转合,而为了突显文字,底纹又不能做得太复杂,使得织出来的效果显得生硬。
若要让画面显得生动,比较好的方法是增加色彩过度,但这里的金线没有深浅之分,不能像一般的织锦刺绣那样运用多种颜色产生渐变或对比的效果,增添层次感。
要是这时候有18、14金就好了。
这个念头一闪,贞锦依立即又自己否定了:现在不同成色的金子也是有的,但金子的含量不同,拉出的金线柔韧性就不同,织造的效果仍然不会好。
旁边的黎掌司看她沉思不语,忍不住说道:“咱家看着,只怕还是得用绞罗之法,那样一笔一画当中也有虚实变化,就如你们上回织的福寿字一般,定然不会觉得死板。”
贞锦依仍是不语,走到之前她亲手所做的绞罗模型旁边,用手指轻轻拨弄。
黎掌司已说过几次,要用绞罗法织这千字文,因而已经将那模型搬到这间仓房来,指望着织工们看着学。
然而即使纾锦宛她们过来指点过,要学会这么复杂的织法也非朝夕之功,何况还需要依据制作的幅度、线条数量等改机。
曹典簿犯难道:“绞罗锦确是好看。可是纾娘子、林娘子都在织造大典要用的衣料,这几日放假都没停工,算算也只是恰恰能赶上时候。哪里还能分得出手来?可是除了她们,司中再无会织绞罗锦的,要现学,也没有这般快啊。”
说得那几个织工面有惭色,却无法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