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中秋一过,气温便一天比一天凉了,路上树木的叶子几乎都落光了,秃秃的看着便透着股荒凉气息。崔暖暖在食肆大门前的秃树干上挂满了小灯笼和五颜六色的香包,风吹过时一晃一晃特别打眼,好看又喜庆,把落叶后的荒凉感冲了个一干二净。大力有样学样,去买了一堆细彩带,给食肆附近的树干都打扮了一遍,完了叉腰站在食肆门口左看右看,高兴地道:“花里胡哨看得人心情怪好的。”
白鼠不敢苟同,“忒俗气,红红绿绿紫紫蓝蓝的,眼睛都要刺瞎了。”
白猫更直接,不置一词转头就回屋里去了,一眼都不愿多看。
大力很受伤:“有这么差劲吗?”
崔暖暖鼓励地拍拍他肩膀,安慰道:“其实还可以,大俗即雅,而且鲜艳的色彩有助于刺激食欲,很适合咱们食肆。”
趁着上午空闲,崔暖暖带着大力他们去把原东家宅子里的菜地全部收割干净拉回店里,做了好几缸酱菜酱萝卜酱瓜之类的腌制食品,还晒了些菜干果脯,储备起来为过冬做准备。菜缸排成一排摆在食肆后门的天井里,她之前特意找工匠给天井搭了个棚顶,恰好盖住半边天井,另一半露着透光。有了棚顶挡风遮阳避雨,储藏食物或干活什么的都方便很多,至少洗菜刷碗的时候不必灌冷风了。
日头渐渐落下,临近饭点时,三三两两的食客进门坐下。
对门的王秀才刚从文山书院下学回来,背着书袋便直接冲向食肆,进门便喊道:“大力!定一桌席面,菜就让崔娘子看着配,多几个下酒菜!”
大力应了一声,立刻跑去厨房吼了一嗓子。
崔暖暖在里头忙得满头大汗,白鼠跑进跑出端盘子,白猫则负责收银记账,四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王秀才定好了席面,松了口气,扶着桌子坐下倒了杯茶水润嗓,扫了一圈周围食客面前的饭菜,扬声道:“大力,你跟崔娘子说说,什么时候推个汤锅子出来,前头街上那家食肆都有了。”
别桌食客闻言纷纷声援:“是啊!弄个羊汤锅子,配菜吃,多舒服!”“再热一壶酒,美滋滋啊!”“羊汤锅子不好,牛肉更下酒。”“此言差矣,羊汤锅子大补,而且更香。”
……
近来下北街好几家食肆陆续推出了羊肉汤锅子和牛肉汤锅子,生意十分红火。不少食客来崔家食肆吃饭的时候也会询问有没有汤锅子,得到否定的回答后都纷纷建议崔暖暖赶紧弄一个,类似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重复。
在当地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共识——边锡城的冬天,怎么能少了汤锅子!
这里的汤锅类似现代的火锅,用牛骨或者羊骨炖汤做锅底,再额外加一些温补药材和调味料,比如枸杞红枣大葱之类,涮汤食材以牛肉或羊肉为主,新鲜生肉切成薄片,往滚汤里涮一涮直接吃。也有人用炖鸡汤做锅底,但这属于少数,边锡城当地人的口味主流还是牛肉和羊肉。
天气一凉大家就都爱吃这些热乎乎的东西暖身,再者快要入冬了,是时候补一补身体以免天冷受不住寒。
问的食客多了,崔暖暖便研究了起来,她无意随大流做汤锅子,火锅并不是她擅长的领域,尤其是更依赖食材本身品质的羊汤锅子和牛汤锅子。真要做起来,她肯定不是那些老店的对手,而且没有自己的特色,缺乏竞争力。
琢磨了几天,她最终决定做串串。串串制作简单方便,成本又不高,食材丰富多变,可以最大程度迎合食客的不同喜好。更主要的是,这玩意边锡城还没有,烤串倒是很多,一入夜,随便找个夜市都能吃到美味的烤羊肉串。
有了决定,崔暖暖便开始行动起来。订制锅炉、竹签等物品,联系菜贩肉贩采购食材,调制锅底和蘸料……一系列准备工作都做好,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这天夜里食肆打烊,她把大力等人留下,搬出一大盘串好的食材,“今晚可以试吃了,看看味道如何。”
汤锅子架在小炉子上烧着,红彤彤的锅底逐渐沸腾,浓郁的香味飘散开,崔暖暖放了一大把串串下去,一边跟大力白鼠白猫他们讲解吃法。白鼠对这种吃法感到十分新奇,盯着锅里望眼欲穿:“真香,崔娘子,你是如何想到这样吃东西的?”
崔暖暖握着签子翻了个面,随口道:“并非我想出来的,是一个来自蜀地的行商说起来,我碰巧听到便依样画葫芦了。”
此时的蜀地似乎还未曾兴起串串这种吃法,但她并不想厚着脸皮把首创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反正古代信息滞涩,随便说个行商提过,也没人能戳穿她,就像洋葱一样。
串串份量少,熟得快,不一会儿便能入口了。大伙儿纷纷取签子把肉菜下到碟子里蘸调料开吃,大力吃了串牛肉片卷冬瓜,食物一入口便瞪大了双目,惊艳道:“好吃!想不到牛肉可以做成这样的味道。”
白鼠尝了一口牛肚,紧接着又吃了口嫩牛肉,连连点头夸赞:“不错不错,跟汤锅子完全不一样的味道,这个一旦推出绝对能够大卖,崔娘子,我先提前恭贺你日进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