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十月。
京师皇宫。
敞开门的景仁宫内,火星喷溅,炭火耀眼,风箱被扯得呼啦作响。
一道略显单薄的身影站在铁砧边,眉清目秀的,三十来岁的年纪,穿着布衣,正抡着铁锤锻铁,砸出一道道火星。
热火的打铁场面,仿佛铁匠铺。
一名太监急匆匆的跑进来,朝那打铁者跪拜下去:“老奴叩见万岁爷。”
打铁者微微眯起眼,放下铁锤,挥袖擦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瞥眼看过去,见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温和淡然道:“有事?”
“朝臣们出了御门,请万岁爷坐朝议政。”王承恩毕恭毕敬的,只传达朝臣的动静,不敢提半句打铁的事。
打铁者往木椅上坐了下去,拿起茶水慢悠悠的喝着,淡淡的道:“去告诉那些人,今日朕不上朝。”
“老奴遵旨。”王承恩满腹惊诧离去了。
打铁者知道这太监和大臣们都很诧异,但自己三天前就变了。
朱宏志,二十一世纪冶炼加工行业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睡梦中一觉醒来,回到古代当皇帝,本来应该很爽的,然而却成了崇祯这个倒霉皇帝。
当东林为首的清流君子们心目中的儒家道德模范皇帝,这十三年来,原来的崇祯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不但自己克俭,皇宫用度也日益削减,过得比那些奢靡快活的亡国昏君差远了。
苦了皇帝,官绅勋贵还是肥得很啊,田亩不用纳税,族亲经商的收益一个子也别想要,否则便是与民争利。
即便如今的内帑存库能当篮球场,还会有人说,崇祯存银三千万两,流寇打到北京城下也舍不得拿出来。
就这也有人信,怎么不说三千亿两呢?
如今大明一年的税收只有一千多万两,还是加征的,军费占去一千来万,再除掉各级官员俸禄和其他耗资,每年的亏欠窟窿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皇帝从哪抠出三千万两?
连年大旱,税赋锐减,商税、矿税全废,崇祯带着一群后妃,挥着铁锹,深入地里三千尺,挖出个大银矿,一锹一锹的挖出来?
想到这,朱宏志,如今的崇祯皇帝,不由地笑了。
全身霉气苦哈哈的原崇祯确实不算大方,可你们这些君子清流,要一个乞丐端着破碗去撒银子?
按照清流君子们的明君标准,惩治阉党,重用东林党,众正盈朝,不骄奢淫逸,不贪享乐,勤政克俭,仿佛大明便能中兴了。
然而这十三年来,皇帝努力做清流君子们眼里的明君,粮食却越来越少,府库越来越空。
北虏往南推进,甚至一次次入关,打到了京城城下。
凤阳的皇陵被一把火烧了。
流寇从陕西窜到河南,糜烂中原,成了洪流。
大明到了如今的地步,原崇祯是有问题的,性格虽然像大明太祖,能力手段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长于深宫,没历经世事沧桑,和太祖比起来就是渣。
起码钱粮税收这一块就没抓好,不敢对士绅豪族来点狠的。放下身段想从他们手上要点,根本要不到几个子,导致平乱的钱粮只能从自耕农头上收。
或许皇帝担心,若对官绅豪族来横的,人家会掀桌子,会投效对头们。
这些人真的没钱给大明剿流寇御北虏吗?
姓李的驿差进京后,拷掠京官几千万两,亮刀子他们就拿得出来。
至于吊死歪脖子树的原崇祯,在他们的笔下,一口口大锅背好。
但是,如今朕来了,还会傻兮兮等死?
我朱宏志,如今的崇祯,有原崇祯的记忆,懂冶炼,会捞钱,生意门清,领导才能不说杰出,好歹管理过几百号人。
古人不笨,但欠缺后世知识大爆炸所产生的知识、经验、见识和眼光。
智力重要,然而智力的运转需要知识与可用资源为基础,否则便是无根之萍。
朕拿出后世几百年无数人累积出来的成果、知识、见识,加上先知先觉的眼光,能和官绅勋贵玩玩拔河比赛吧?
能和流寇北虏掰掰手腕吧?
但前提是打造自己的基本盘,朕腰杆子粗起来,拳头硬起来,那些耍奸弄滑光知道搞斗争的,朕会教你们怎么做君子。
不过,朕没想一杆子打翻所有人。
文臣士人中,奸佞虽有,但真正忠烈之士更是数不胜数。
史料可查,明末刚烈殉国的文武官员,足有四五千众。
清兵一次次南征,大明的臣民英勇抵抗几十年,悲壮牺牲者,也为历朝之最。
大明铁骨仍未失。
“我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朱棣。
这是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扫荡蒙古,得胜班师回朝时发出的豪迈誓言。
又像一语成箴。
大明往后,铮铮铁骨从未断。
如今,朕不会让忠勇之士报国无门。
大明的运行轨迹,就从这皇宫开始转变。
喝完一盏茶,崇祯目光转向铁砧上的粗铁。
朕要亲手打制第一根枪管!
枪杆子出政权,枪杆子也可以稳政权。
朕会做个明君,却不是清流君子们用无形大网罩起来的模范猪。
该做君子的是你们。
大官做了,钱财捞了,好处全让你们占着,让朕穿补丁吃咸菜,让百姓吃糠咽菜甚至饿死?
哈,东林党、复社、各方势力的大佬们,比如那个,到五十九岁还想纳柳如是为妾的水太凉钱君子,该穿补丁吃咸菜的是你!
官绅勋贵不纳税,税赋全甩到百姓头上,动摇朕的天下,你们眼里还有大明?
收商税矿税,与民争利,这口锅朕背定了。
不但收,朕还要自己开厂办商,先攥上大把的银子,惠泽万民,重振国力。
想跟朕混?
制货经商是给民众谋生奔小康的,这些私欲熏心的士绅勋贵想独吃肥肉,把他们说成民,先问问朕的枪杆子。
九五之尊不能轻易出宫,朕难道真是被圈起来的猪?
朕不但出宫,还要到处去浪,否则便是睁眼瞎,真正的不知天下民情。
天天上朝,才算他们眼中的明君吗?
嘉靖二十年不上朝,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朕不会四十年不上朝,但再也不会把时间与精力浪费在推诿扯皮上。
朝堂能议什么大事?人多嘴杂,一举一动,总有朝臣透露出身边人,最后全被细作报给流寇北虏了。
至于皇帝不可亲历军事,更是笑话。
哪个开国之主不是马背上打来的天下?
朕虽然不是开国之主,但外有清兵虎视眈眈,内有流寇肆虐中原,逆转形势之艰难不亚于开国。
不拿上枪杆子,坐在宫中等着去上歪脖子树?
朕是有理想的人,平定流寇扫荡北虏安定天下是分内之事,重现成祖永乐年间万国来朝之盛世,甚至超越过往,才是朕的理想,但这需要明君雄主来开拓。
怎么做明君雄主啊?
不是王八气一抖就抖出来的,先要抓到手里的是一杆杆利枪!
没枪,朕学头戴花草皇冠的慕容复玩泥巴?
有了枪,还需要更多的枪,成千上万条,足以排成一道道长龙火枪阵,那便要粮要钱,要人要铁要火药。
钱粮人铁从哪来啊?得靠朕一把一把的抓,将大明这台衰竭的机器有条不紊的高效运转起来。
***
崇祯皇帝正想得出神,王承恩又跑来了。
“万岁爷,阁老们非要过来,只怕会对万岁爷打铁的事说三道四。”
王承恩在景仁宫门口停步,望着里面的铁匠台和那道打铁身影,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让他们来。”崇祯淡淡的道。
内阁那些人会说些什么,脚指头都能想到,但是崇祯没放在眼里。
指望内阁和文臣,到哪弄出精制火枪?
作为如今大明冶炼行业最为精通的人物,自己前世对机械铸打的整个发展历史了如指掌。
凭借锻造精铁的技术,在这时代可以收无数徒子徒孙了。
制约如今大明火枪威力的根本因素在于铁质。
即便火药提纯,增强了爆发力,若没有可靠的枪管,炸膛是必然的。
钱粮是保证人力、资源的基础,供给兵源兵力,但兵器要立刻抓起。
兵器的发展过程需要时间,打造超越这个时代的火器,打造一支强大的火枪部队,现在就要紧抓精铁质量。
培养的徒子徒孙越多,才能造出更多强力火枪。
自己一个人,打到天老地荒,也打不了多少杆。
至于阁老们怎么看待,哪怕看成昏君,和火枪相比都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