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山书院的前身是寺庙,坐落在豫山之上,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来这儿求学的士子远离尘世烦恼,得以一心一意学习,纷纷高中,很快就发展成整个南阳府的第二大书院,占有两千亩土地作为学田。
国朝曾几次禁毁书院,都因为它远在深山而躲过一劫。唯独这次天启朝废禁书院的力度空前强大,不光豫山书院第一次关了门,就是连学田也被官府收缴。
胡化真每次回想起万历朝时期的辉煌,就感慨不已。每天闲来无事,就骑着马四处歌唱万历盛世,期待有一天能重启书院。
此刻他跟李天赐聊了一路,见他真心好学,不由感叹道:
“百姓中愿意读书的人不算多,因为科举出头难,读书花费大,得不偿失。富贵人家读书多,但真心好学的又少。像你这般,可谓赤子之心。”
“老先生过誉了。那些是什么人?”
在学田的边上,也可以说是李天赐田地的边上,正有一群衣衫褴褛的农夫在干活,另一群人则在旁边看着。
李天赐在南阳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穷苦的农民,不由大为奇怪。
胡化真看了一眼,指着那些不干活的人群道:“那些都是唐王府的宗室子弟,是高皇帝的后代。我们这旁边的三百多顷土地,都是唐王的王田。”
“这些农民为何这么穷?”
胡化真犹豫了一下,道:“这些也是宗室子弟。”
“什么?”
李天赐大吃一惊,皇帝后代不应该都是贵族吗?
胡化真道:“太祖皇帝后代众多,若是按照规定发放口粮,整个朝廷的收入也不够。这些偏远宗脉长期得不到口粮,只能偷偷下地干活,混口饭吃。本来按照规定他们是不能从事生产的。还有一部分,就是花生子女。”
“花生子女?”
胡化真道:“不错。唐王府的宗室们整天无所事事,饱暖思**,自然生下了许多私生子。这些非婚生的子女,朝廷根本不承认。长大了只好也来这做农夫。”
李天赐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他望着这些人,沉默不语。
真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
但是第二天就轮到胡化真感慨了。这天他正在吃午饭,就听见有人敲门:
“胡师傅,最后的五百亩学田,已经被知府老爷安排了新主人。从下半年起,就别找人耕种了,违者严惩不贷!”
胡化真听出这是南阳衙门中户科书手的声音,内心破口大骂洪翼圣不是人,自己白白种了粮食,收成的时候就不是自己的了?
他慌忙走出来,还没说话就被那户科书手打断:
“这事没得商量!过来认识一下新田主,再把手续办一下。”
胡化真张望过去,又揉了揉眼睛,还是不敢相信。
那新田主只有十四五岁年纪,可不就是昨天那个勤学好问的后辈书生?此刻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