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一边骑马,一边摇头晃脑的走了过来。
他见李天赐的马车华丽异常,在这农间显得突兀,不由“咦”了一声。
李天赐朗声道:“老先生,晚辈有一事想问。”
他自从来到大明,对读书人只要称呼一句“老先生”,总是会赢得对方好感,屡试不爽。这位老者也不例外,见他说的礼貌有加,就停了脚步。
“何事?”
李天赐道:“这几百亩良田,是何人在耕种?”
老者道:“自然是我们豫山书院雇的长工。”
“豫山书院?书院不是已经都被废止了吗?怎么还能占有这些田地?”
那老者打量他半天,忽然道:“你是谁?”
王氏从车里探出头来,道:“我们是这的……”
李天赐连忙打断了母亲的话:“我们是这的学子,慕名而来,想从豫山书院买些书籍回去看。”
李天赐说完偷偷冲母亲眨了眨眼,王氏知道他诡计多端,当下心领神会不再说话。
老者看他确实有几分读书人的模样,就放下心来,道:“不卖!市面上什么书都有,来我们这买什么?”
南阳街头确实有很多书籍出售,但大部分书籍都是闲情小说,甚至还有不少书坊在卖小黄书,春宫图。
李天赐当初想研究改编一下《金瓶梅,把它搬上戏台,就去书坊问老板,有没有金瓶梅卖?
结果不光有,那老板还在李天赐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掏出二十多种金瓶梅的改编、续写版本。
但是关于科举的书,虽然卖的多,但种类就比较少。李天赐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注疏之类的书籍,竟然只有改编版的,残缺不全,打开一看全是股文。
至于问到为何要改编,书坊老板就非常不耐烦了:“读这些书不就是为了考科举?你把它全背下来就行了。”
好在当初侯恂送了他一本《四书章句集注,又在开封买了几本,才勉强够看的。
此时他跟老者说要买书,也不算是虚话。官学和书院的儒家经典最多最全,洪翼圣不让他入官学,那他就来书院买。
李天赐二世为人,自然很清楚读书的价值。他每天时间安排的都很紧凑:上午起床先晨跑5里路,然后去文化社演出。中午抽空就背书写字,下午演完出去骑马射箭,晚上在家锻炼身体,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全安排上。每日三餐更是营养搭配,吃的好才能长的好。
要不是年纪尚小,李天赐都想锻炼肌肉了。饶是如此,他如今也是长得非常结实。
此刻他听说老者不愿意卖书,也不生气,笑道:
“敢问老先生名讳?晚辈一向对豫山书院仰慕的紧,若是将来解禁了,第一个来报名入学。”
书院被禁一直是老者心头的痛,听李天赐提到解禁,虽然明知道不可能,还是高兴了起来。
“老朽胡化真,是豫山书院的山长。不卖书是书院百年来的规矩,小辈若是好学,可以来我山上抄录一份。”
李天赐道了谢,二人沿着田边一路走一边聊,李天赐才知道豫山书院是国朝成化十六年,由当时的南阳知府段坚创办。
段坚在任期间创办了三所书院,可以说是南阳地区书院的奠基人。在官学逐渐偏向于祭祀、政治场所时,书院渐渐成长为士子们学习举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