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到底懂不懂什么是阴署,什么是阳署?
病人头痛,恶寒发热,明显是寒暑交侵,属于寒邪外束的阴暑,辛温发散,祛暑利湿利尿,何错之有?
这可是县医院中医科的中医邓老师教的。”
吴志问:“邓成?”
吴立峰自豪的说;“对对对,就是邓成邓老师,原来你也认识邓老师啊,他可是中医科最厉害的中医,比中医科主任还厉害很多,我这些中医知识,就是他教的,肯定不会错。”
吴志不想背后说别人坏话。
他道:“阳暑以发热为主,恶寒症状在发热前,有部分病人也会出现,不能单凭暂时的畏寒怕冷就定为阴暑,应当综合评估。”
吴立峰冷哼一声:“那好,我看你能说出什么花来。”
吴志道:“头痛在阳暑、阴暑中,都可能发生。
阴暑,因寒邪外束,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
多表现为身形拘急,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
吴立峰想了想,说:“我老师只是教了我们症状,可没有说教象,他说,脉象不重要,我们也学不会。
那阳署呢?”
吴志道:“阳暑,感受暑热之邪而发病的伤暑证为主。”
吴立峰马上说:“你看看,说错了吧,病人就是阴暑,吴佑宝并非感受暑热之邪,而是跌入水中后发病的,完全符合阴暑。”
吴志不紧不慢的说:“请注意,我说的是为主,而不是全部,不能单凭某一个点,而忽略更重要的脉证。
《景岳全书·杂证谟》说: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在仲景即谓之中暍。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于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等证,此以暑月受热,故名阳暑。
所以,阳署多表现为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干,脉洪数或洪大,或汗出过多脉虚浮等。”
吴立峰:“你说了这么多,还是不明白,到底怎么区分是阴暑还是阳署,反正都有那些发热的症状。”
吴志解释道:“中医是辨证施治,症状只是参考,脉证才是至关重要的。
有几个最简单的区分方法:
第一,阳署脉洪大或洪数(有些是浮大、大而无力脉虚浮等);阴暑多为脉弦细。
第二,阳署舌苔黄干;阴暑舌质淡、苔薄或薄黄。
第三,阳署多有汗而恶热;阴暑多无汗而恶寒。
这些只是参考,并非绝对,百人百病,因人而异,必须四诊合参,综合评估才行。”
吴佑宝老婆说:“我家佑宝有汗,开始有点怕冷,后来却是怕热,舌苔又黄又干,不但没有神疲倦怠,反而晚上运动两次也不累。
我都听明白了,吴立峰,你就是误诊误治。”
吴志道:“你们这是在自寻死路!”
“病发未愈,反而加重,你们竟然还敢一夜多次运动,是不要命了吗?
由此可知,病人加重,误诊是一方面,你们自己找死也是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