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人家结婚也没这么重的礼,一半就不错了。
可杨胜利是奔着结婚去的,就乐意给未来老婆撑面子。
也是要叫街坊邻居都瞧瞧,她嫁了个好人家。
姑娘嫁人了。
嫁得好,回娘家就是贵宾。
嫁不好,回娘家连狗都嫌。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赔钱货可不只是贾家死老太婆那么叫。
就是这么现实。
回到大院儿巷口,刘大妈已经等着了。
看到杨胜利准备的礼,刘大妈暗暗咋舌,‘这个胜利可真舍得,以后英子有好日子过了。’
供销社家属院,就是一片土院子。
中间一条大路,两边成列逐排修的瓦片红砖房。
每排有五六间房,尽头是一间公用厨房,屋门前的院场上,是公用水池。
“到了,就这间。”三排大屋前,刘大妈停下脚上去敲门。
挑开帘子,屋门没关,李英爹妈正在家里说话。
“老李,我带胜利来了,你们家英子呢?”刘大妈笑的合不拢嘴。
能凑成一桩喜事,她这心里也高兴。
“哎哟,她刘大妈来了,英子在隔壁屋呢!”英子妈起身相应,到门口吆喝着嗓子叫英子。
眼珠子却直勾勾的瞅着院儿里的小伙子。
高高大大,身子骨结实。
面善,小平头,五官端正,一笑看着还挺亲。
敞亮的二八双杠撑在院儿里,后面挂着大包小包,看的英子妈心花怒放。
第一次上门,带这么些礼。
街坊邻居都惊了,围在院儿里往李家瞅。
“英子这下享福了,相了个好人家。”
“可不,听说一个月工资百来块,天天吃精白面都成。”
“瞧你说的,那也得有票!”
“嘿,赚百来块能没票?没票人不能去红桥?”
四九城里的集市可不少,红桥口、磁器口和南锣鼓巷。
这些个地方都有从乡下来的老农,带着自家种的粮、菜,牲口,各种蛋类来卖。
大白天的不行!
早8:45你得收拾了,下午过了5:35才能摆上。
夜里也不行,怕出乱子。
缺乏律法普及的年代,狠人可是有不少。
饿极了,什么都干得出来。
只要你不是专门囤积物资,倒买、倒卖。
就老乡想换俩钱,或是以物换物。
没人会故意来找麻烦!
非要上纲上线,给你戴个投机倒把的帽子。
俩小子,一妹子,李英,外加爸妈。
一家子六口人,给杨胜利围在中间,从头到脚的打量个遍。
“英子妈,你们快歇歇眼,这给胜利都弄得不好意思了。”
还是刘大妈开了口,这才给他解了围。
老实说,六口人,十二只眼全都盯在身上的感觉,确实不怎么好受。
“叔,婶子,这是我给家里拿的东西,婶子您先收着。”
把东西放在英子妈面前,杨胜利这才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
“哎呀,这么些瓜子、糖。”
“老李你看,还有条鱼……哎哟,这还有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