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由检召开阁部会议,提出筹措一笔巨款,对巨寇进行招抚。
吏部尚书侯恂是陕西庆阳人,家里的财产早被流寇劫掠一空了,祖坟也挖了,第一个站了出来。
"皇上,臣反对招抚!自古汉贼不两立,高、李、张、罗四部巨寇,祸国七年,不杀不足以立纲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文华殿中升起凛冽的肃杀之气。
朱由检环视一遍众大臣,问:"你们以为如何?"
文震孟:"臣附议。"
刘鸿训:"臣附议。"
毕懋康:"臣附议。"
朱由检问杨嗣昌:"你以为如何?"
杨嗣昌:"流寇中有饥民,有流民,有逃卒,这些人可宽恕,但也有许多天生反骨的坏分子,这部分人必须斩尽杀绝。"
"比如高迎祥、李自成,他们可不是为了吃囗饱饭而造反,是要裂土封王的;再比如张献忠、罗汝才,专以虐杀士绅为乐,这样的人决不能留!"
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也支持杨嗣昌的看法。
孙承宗道:"皇上宽大为怀,但这些贼寇并不领情,到了一举铲除的时候了!绝不能养痈为患!"
朱由检又问毕自严:"你觉得呢?"
毕自严道:"该剿!"
朱由检道:"你不是说派军围剿太费钱吗?"
毕自严道:"臣想方设法筹措。"
阁部大臣全部主张围剿,这还真是同仇敌恺啊。
历史上,明朝也曾对农民起义军采取了招抚的政策,但这种招抚却是口惠而实不至的假招抚。
饥民们拿着受抚时发给的"免死票"回到家乡,等待他们的依旧是饥饿和官府的敲骨吸髓,兜兜转转一大圈,什么也没有改变,除了重新造反,没有别的活路。
而在士绅豪族眼中,农民如果不能安分守己地忍饥挨饿做顺民,那就动用武力加以剿灭。
为了他们的享乐和安宁,农民们不应当有活路。
在抚局羁縻下的起义农民军,一方面对政府招安抱有希望;另一方面为了眼前不致饿死,又不得不四处打粮。
崇祯四年五月,受招抚从山西返回陕西的点灯子、上天猴、浑天猴等部农民起义军一举攻破金锁关,杀死都司王廉。
七月二十九日,又有西路起义军中的李老豺、独行狼部攻占中部县。
主剿派的杀降,也是招抚政策破产的原因之一。
延绥巡抚洪承畴秘密策划,杀害义军首领王左桂、苗登云等九十八人,其后又诱杀投降农民军三百二十人。
农民军与官府开启互坑模式,没有任何信任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