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我顺利留在了设计院工作。因为有田梦父亲的身份做背景,加上实习期间表现优异,所以我很快就取得了领导的信任。
工作不到两年,我就有幸参加了一个由政府牵头的大型设计项目。项目的总设计方是早已享誉国际的知名企业铭盛集团。我们设计院在这其中主要负责的是该项目前夕的地质勘查、勘探、测量、规划等工作。
第一次的项目例会上,总设计师并未现身。据说是因为其在迪拜的项目要竣工验收,所以未能如约到场。可即便如此,在座的一众大佬还是表现出了足够多的耐心和理解。这也让我对这个传说中的天才总设计有了更多的好奇。
地质报告出来的那天下午,我们一行人总算见到了这个神秘的总设计师。一扫前日的阴霾,那天的阳光极其耀眼。我们跟着总工一道步入会议室,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已经坐了一排人。
总工伸出手,客气地同其中一个年轻人问好:“您好,霍先生。我是设计院的总工梁斌。”
那个被总工称为霍先生的年轻人见状,立即推开椅子站了起来,礼貌地同总工握了握手,自我介绍道:“梁总,久仰。我是霍祁铭。”
我惊讶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上去并不比我年长几岁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我们这次超大型项目的总设计师。
大概看穿了我们的惊讶。待众人坐定,总工才笑着转过头来同大家介绍说:“霍先生之前一直在意大利国立建筑事务所工作。你们应该听说过迪拜那个刚竣工不久的万卡拉广场吧?”
见我们点头如捣蒜,总工淡淡一笑,冲霍祁铭一指道:“那就是我们霍先生设计的。”
那个下午,我亲眼见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我正在为自己年纪轻轻就拿下注册结构工程师证而喜不自禁时,有人却已站在了这个行业的金字塔顶端。
不可否认,我的心态崩了。
为了配合项目的设计进度,各单位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工作,这也让我完全没时间沉溺于崩溃中。白天,我都泡在工地和施工队一起查勘现场。晚上回到办公室,我就根据白天采集回来的数据反复修改、完善图纸。即便如此,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霍祁铭。我知道,那是实力赋予他的底气。而我,目前显然还不具备这种实力。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
一次项目会议上,一位负责市政配套设施方面的专家对方案中的一处桥梁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按照现有的设计方案,那座桥在雨季很可能会因上游来水时的巨大冲力导致结构坍塌,从而给市民出行带来危险。对此,霍祁铭似乎早有准备。只见他拿出了一份数据详尽的桥梁结构方案,里面详细罗列了在面对不同雨量和上游来水时,水流对桥梁结构可能产生的冲力。“除了对水流冲力的分析,我们对雷暴大风、大雪冰雹等一系列极端天气也做了对应的结构报告。请大家翻到文件的第二部分……”
不仅如此,在许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环节,霍祁铭都会配上详尽的施工步骤图,以方便现场人员施工时使用。如此严谨的工作态度,无不让人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