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五章 朝堂争议论改封(2 / 2)南朝不乱,坞堡天下首页

刘义隆正要争辩,却被徐羡之抢先一步。他回头望向群臣,声音洪亮地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至少有七成的官员已经躬身应答:“司空大人明鉴!”这一声附和,无疑是对徐羡之权威的再次肯定。

整个早朝过程中,傅亮始终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

刘义隆的脸色铁青,他靠在椅子上,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怒。他还没有亲政,徐羡之的权威就如此盛气凌人,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他知道,很快就会有徐羡之拟好的诏书送到他面前等待用印。那个老态龙钟的家伙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半点也不拖泥带水。

退朝后,刘义隆在偏殿里气得摔东西发泄心中的怒火。而王家三兄弟则站在一旁。

除了王弘与王华之外,还有一位年仅三十出头的俊才,那便是王昙首。作为王弘的亲弟弟,他尽管小了十五岁,但才智过人,早已在刘义隆麾下担任宜都王时的长史,成为刘义隆最信赖的心腹之一。

刘义隆此刻愤怒难平,他紧握双拳,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怒火:“皇兄刚在青州站稳脚跟,他们便急不可耐地想要削弱他的权势。这分明是要动摇我刘家的根基,真是可恶至极!”

然而,王昙首却保持着冷静。他深知此刻的困境,也明白刘义隆的愤怒。他轻声道:“陛下,此时我们不宜与司空正面冲突。否则,朝廷必将陷入彻底的混乱。您也看到了,朝堂上七成都是他们的人。不过,乐安王的事情,也许还有转机……”

刘义隆闻言,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急忙问道:“昙首,你有何妙计?”

王昙首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乐安王若真的安定了地方,那么必然会有迹可循。臣愿亲自前往乐安一行,收集民望的证据,以证明乐安离不开他。而且,必须得到乐安王的首肯,他不愿去东莱,这才能堵住司空的口!”

刘义隆听后大喜过望,他拍了拍王昙首的肩膀,感慨道:“太好了!昙首,朕就知道你有办法。此去青州,辛苦你了。速度要快,你身子骨不强,朕甚是担忧……”说到此处,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王昙首轻轻咳嗽了几声,但声音依旧坚定有力:“陛下放心,为了给您找到朝外的助力,臣就是再辛苦十倍、百倍,也是值得的。”

王弘也深感局势紧迫,他向刘义隆进言道:“陛下,那谢晦的气焰愈发嚣张,您必须尽快争取更多的支持。若传言非虚,乐安王在牵制司空方面确有其效。而且,臣观察到萧思话似乎并未完全倒向徐羡之,他现在的态度暧昧,两边骑墙,恐怕也是受到了乐安王的影响。因此,我们力保乐安王,或许能为陛下打开局面。”

刘义隆听后点头同意,他沉声道:“皇兄本就不应遭受这样的排挤,无论他是否能牵制司空。朕决定再修书一封,亲自向皇兄表达朕的支持。昙首,此次书信传递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与此同时,另一位忙碌的身影从“乐安烈士陵园”中缓缓走出,正是傅都。他轻轻抹去眼角的泪水,将拓印好的碑文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然后登上了等候多时的马车。“某股上已经有茧子不怕颠簸了,快点回建康,某定要为乐安王正名!”

此刻是元嘉元年十二月(公元426年1月),距离过年只剩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