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以前,碰到北虏他们确实也不会进攻,只要能守住自己的责任区就行,但现在部队经过整训,配发了新的装备,他们几个也参加过新部队的训练,自然知道现在这支部队跟以前已经完全不同,而且巡抚大人把没参与整训的家丁也全部换装,这新的装备的好处象他们这样老于军伍的将领自然一清二楚,很明显以这样的部队去跟蒙古人交战,蒙古人基本上没有胜利的可能,反过来说那可就是大把的军功啊!
沈玉飞微笑着听他们三个诉说着诉求,这几个将领都算是老江湖了,特别是任中英的演技最好,哀、怒、笑、媚各种神态自由切换,简直可以评为一代影帝。
三人说了半天,却见沈玉飞静静的没有说话,慢慢静了下来,有些尴尬的站在那里,一时房间里静了下来。
“说完了吗?轮到我说了吧,军人应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巡抚衙门发出的命令你们必须严格执行,此役你们如果守住各自防区不放蒙古人进来那就是大功一件,但谁要是不听指挥,让蒙古人从你的防区进到延绥镇,那也别怪事后我找谁的麻烦。你们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怕得不到军功,这个你们放心,我计功都是站在全局上考虑的,一个都不会漏掉。”沈玉飞对着几人说道:“上次在杨家城战斗的战功我一直没往上报,因为象陆永平他们不需要朝廷的战功。但这一次的战功我也不会浪费,你们看看我写的这封奏折,看看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由杨总兵牵头安排人送往京城吧。”
杨肇基拿过奏折看了起来,虽然文章写得有些艰深晦涩,但杨肇基也是世家出身,登上高位后也曾附庸风雅,倒也看得懂。这封奏折大意是在英明神武的皇帝的战略指挥下,在三边总督乔大人的领导下,在延绥镇全体同仁的英勇战斗后,挫败了北虏一次全面的入寇,共计斩首一千三百一十二级,俘八十七人,其中总兵杨肇基部共斩首二百一十级,副总兵任中英斩首一百五十二级......总之,把延绥所有部队都写进了军功里,这样一来,所有延绥镇百户以上的将领都有了功劳,杨肇基笑着把奏折递给任中英和萧捷,两人看了止不信的眉开眼笑。
“不过,你们只能得到功劳,如果朝廷有赏银下来,要由我统一支配。”沈玉飞待他们都看完后,估计他们也不会提出什么意见。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三人连连点头,能有这么大的功劳分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就这功劳基本上都可以让他们至少升一级,这样杨肇基甚至可能封爵,而任中英跟萧捷两人也能顺利升上总兵,与长官相比,那点小钱根本就不算什么。
杨肇基很快安排一个亲信负责奏折上报工作,并让自己的另一个亲信押着首级跟几个俘虏前往京城。其实这样做稍有问题,应该是军报上去待朝廷允许后再压送相关人员进京,不过对于这种大胜,稍有逾矩好像也不伤大雅,估计也不会有那种愣头青出来挑这种错。
明代正常的塘报是通过驿站传递的,但军事情报必须由军队派人亲自传递,主要还是因为军事情报的保密要求相对较高。而这种捷报更是边地军官们最喜欢的,所以一般都派亲信出马,特别是自己家族中的小字辈,这样有机会在兵部大佬面前先露个脸。当然这个活也不是很轻松,一般要每天行五百里,京城距榆林可有二千一百里,怎么也得走个五天。
负责此次捷报的是杨肇基的堂侄,名叫杨御麟,算是杨家下一代的佼佼者,现在接任了杨肇基家丁队队长,对于领到这个任务也是非常兴奋,毕竟这是非常露脸的事情。
传递捷报当然要采用露布飞捷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是可以宣扬边军的威武,同时也可以提振百姓的胜利,近些年朝廷能采用露布飞捷形式的胜利很少,估计很多年轻的百姓连见都没见过,不象万历三大征时时常会有捷报传来。
杨御麟带着两个手下骑着三匹马风风火火的出了榆林城门,沿着官道向南驶去。明朝官道一般每五十里设一个驿站,基本上就是正常官员出行一天的路程。不过对于塘报人员那只是半个时辰的距离,一般塘报人员会在第二个驿站换马,一天要换四次马。其实杨御麟接的这个任务是个非常辛苦的任务,一天要在马上超过五个时辰,这可不是一般人吃得了的苦。
银川驿是第一次换马的驿站,这算是一个大站,理论上驿站里都会养着十匹马供紧急情况下调用,杨御麟三人赶到银川驿时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一般马匹长时间的快跑可能会掉膘,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养好,所以到了驿站一定要换马。
其实用得到驿站的马是很少的,一般的军情传递采用的是急递铺,这种急递铺是由人工完成,差不多每十里设一个铺,由铺工接力完成,日夜接力每天可以走300里,也就是说榆林至京城需要七天,其实时间上也差不了多少,不过报捷这种事大部分还是要当地官员自己去较好,这样万一兵部甚至朝廷需要询问时可以很好的回复。
当然,杨御麟此次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说服朝廷支持春季复套之战,虽说皇帝是同意的,但官员们可不一定认可,而且从目前辽东的情况上看,朝廷掌权的官员并不希望对外太过强势,也可能朝廷的钱粮存在着比较大的缺口,当然最大可能是朝廷官员普遍对于外族军队有恐惧心理。所以这次的报捷也有着让朝廷长点信心的意思,方便朝廷支持复套之战,如果朝廷不支持,延绥镇也会进行,无非是找个借口,譬如受到套寇侵袭等等,但怎么说都没有那么光明正大。
一个驿卒过来先核验了驿符后,点头哈腰的把三匹马牵走,没过一会牵了三匹马回来,杨御麟看着还不错,看来这银川驿对于驿马还是照料得很上心的。这驿卒约莫十八九岁年纪,长得高大魁梧,看着杨御麟背上的露布很是好奇地问道:“将军,这是有什么捷报吗?也没听说有套寇入侵啊!”
杨御麟很得意地说道:“这是巡抚大人率军在塞外取得的胜利,你个小毛孩知道什么?足足砍了千多人头,你小子可听说过这等胜利?”
“真的!巡抚大人可真是好官啊!不但给我们加了饷,还能带兵打胜战,只听说巡抚大人是文曲星,没想到还能带兵,真是能者无所不能啊!啧啧!”那驿卒高兴地说道。
杨御麟来了兴趣,问道:“你小子也加饷了?加了多少?”
“原本是一两饷银,还是折色。现在可是一两半,十足银元,每月还给五百大钱的购物券,那跟银子也差不多,可以直接到那商社里买东西,那里可都是好东西啊,我们寨里还没开商社,东西拿回去寨里人可都稀罕得很呐!”说起这个,那驿卒就高兴起来。
杨御麟也是很高兴,自从沈玉飞上任后,大肆提高了军人的待遇,只要通过考核留下的普通士兵都是二两起步,象杨御麟这样的在官方文件上是百户,他拿到的钱每月是六两,还有四两购物券的军官补助,再加上婆娘也能通过在厂里干活拿到二两每月,再加上自家老爷年底还发了一笔钱,当然杨御麟也知道这笔钱是自家老爷收买人心的,不过这样一来,不到一年时间收入就达到了百两以上,平时开销只要用购物券就可以了,这钱都能存下来,当兵十余年,也就是这一年过得惬意,这都是拜巡抚大人所赐,平常与同僚说起这个,那都是视巡抚大人为神灵,听到这个驿卒也是这么认为,大有知己之感。
“小子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我听人说巡抚大人是神泉洞仙人下凡来修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不过这事你知道就好,别出去瞎说。跟着巡抚大人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小子好好干,我看你小子身材高大,挺机灵的,好好攒点钱,早点娶个媳妇,哈哈哈!”杨御麟参加过训练营,平时也会与那些华夏军军官打交道,自然听说过沈玉飞的神仙传言,当然经过这近一年来的情况,他对这个深信不疑。
“我叫李鸿基,怀远堡李继迁寨人。我父母亲都死了,现在就是孤身一人,前年托了人到这当驿卒,没想到交到好运了。军爷,你说巡抚大人真是仙人?”
“那是自然!我听一些同僚说的,巡抚大人是从一个神泉洞里面钻出来的。巡抚大人十六岁就中了探花,知道什么是探花吗?就比状元公低两名,知道吗?你看巡抚大人来了之后,你饿过肚子吗?你们的乡亲饿过肚子吗?呵呵,巡抚大人还懂得练兵,不瞒老弟,你老兄我也算是十来年的老军伍了,但巡抚大人的练兵方法还是让我佩服之至。你说象巡抚大人这样的全才,你说是不是仙人?”杨御麟凑到李鸿基耳边轻声的说道。
看见李鸿基愣在了那里,杨御麟哈哈大笑道:“李兄弟很对老子胃口,等老子我回来后,想办法让你入我正兵营怎样?当个驿卒有什么出息,等我们打到草原去追亡逐北才是好男儿应干之事。公务在身,老子先走了,你小子好好想想!”说完拍了拍李鸿基的肩膀,笑着上了马,呼哨着向前赶去。
五天之后,杨御麟终于赶到了兵部,把报捷文书呈了上去之后,原想着这么大的胜利兵部会马上接见,却没想到接连等了两天也没等到兵部官员前来接待,弄得杨御麟一头雾水,斩首千级以上这可是几十年未有的大胜,为何兵部却置之不理呢?
在花了一些银子给兵部小吏后,杨御麟终于知道兵部为何怠慢自己的原因了,原来现在兵部所有人都在办一件大事,云南巡抚汇报灭了安南国,抓了安南国王和执政,这种灭国之功可是两百年未见,兵部大大小小官员,甚至朝廷大小官员都在处理这件大事,至于这种千来级的“小事”自然要靠边站站。
闵洪学在确定了已经全面攻取安南后,除了向朝廷报捷外,还带着沐启元亲自赶到安南处理善后事宜。其实最主要是要掌握此次军功的分配权,这可是灭国之功,主导者至少可以封伯,而明朝文官封爵者了了,终明一世也只有区区九个文官封爵,而最近一个封爵者还是百年前的新建伯王阳明。
文官封爵除了开国和靖难之外,剩下的几个都是因为立下了赫赫武功,但他们虽然都有大功于朝廷,但没有一个有灭国扩地之功,如果闵洪学能拿到这首功,毫无疑问他将获得封爵的资格。
而沐启元已是国公,理论上是不可能在生前得到封王的待遇,但这一大功对于一个远离朝廷的国公府的意义是重大的,不光是提高了国公府的地位,而且可以稳固国公府对云南的统治地位。
两位大佬匆匆赶到升龙城时,毛延庆已经赶到了那里。对于有着子侄之谊的毛延庆,闵洪学大吁了一口气,把自己的要求都提了出来。毛延庆对于功劳什么的倒是没在意,但提出交趾目前还不安稳,要求把行政权交到华夏公司手中,当然名义上由云南巡抚代管。
至于安南国改为交趾布政司后的布政使由谁来担任,毛延庆还是提了李樗和王世德的名字,这两人都算是熟脸,而且相处得还不错,对于布政使这样的高官,华夏公司认识的人还真不算多。
闵洪学爽快地答应了下来,除了要占住首功,对于他来说其他的都不重要。双方达成协议后,方才正式走了报功、送俘的仪式。而杨御麟到京城的时间,刚好是送俘的袁善就快到的时间,对于这种灭国献俘的大事,京师所有部门都要通力合作,自然就理不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