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媺娖以一种恭敬的姿态,准备香案,领着一群益都城里的正式或非正式官员接旨。
嗯,弘光朝廷的圣旨再不济也比张献忠老人家的圣旨强得多,华丽的词藻、结构分明,一点儿也没有口语。
好孩子不要看张大魔王的圣旨,是不能过审的哟。
圣旨的意思很明显,衡王是咎由自取,不能责怪朱媺娖心急。而对于朱媺娖平虏的功绩,弘光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把“联虏平寇”当做第一要务,毕竟嘴炮和实际,那帮“聪明人”都很清楚该怎么选。
不要以为以后满清席卷天下,就代表现在抗虏是第一要务,左良玉和李自成的威胁甚至还在其上,也正是李自成的“水陆并进、直取南京”,导致左良玉的“清君侧”,成为南明崩溃的第一个倒塌的多米诺骨牌。
既然如此,弘光朝廷自然要对朱媺娖褒奖。
“……加封号孝义,是为坤兴孝义公主,赐双份俸禄。”
朱媺娖并没有半点儿惊讶,但面上还是一副惊喜的模样,恭恭敬敬地接下圣旨。
弘光能给的不多,增加封号恰好是其中之一,而且弘光和崇祯同辈,自然不可能加封朱媺娖为长公主,到了明朝,长公主的含义已经不和汉朝一样,有特殊的政治待遇,而是仅仅说明公主与现任皇帝的辈分。
孝字和义字都是好字,就是这个封号……让人想起那位孝义黑三郎。
朱媺娖已经算是这些南明军头里最恭敬的一位,请看其他几位的表演:
“攘袂掀案,大詈曰:去!速去!吾不知是何诏也!”——来自南明最忠诚、卫主身死的黄得功发言。
“旨、旨,何旨也!尔曾见皇极殿中有人走马耶!”——南明唯一一位要北伐、收回故土的存在,高杰表示,圣旨有个鸟用?
朱由崧的态度整体还算不错,朱媺娖上表的官职也都应了下来。
朱媺娖接下旨意,站起身来,想要和韩赞周寒暄,却突然眉头微蹙地看向韩赞周身边的一个小太监。
“你是不是大哥那里的人?我记得……我好像在母后那里见过你,来汇报大哥的功课。”
朱媺娖自然不可能去东宫,那里除了一些“年长有德”的妇人——因为万贵妃的前车之鉴,朱慈烺那里侍应的仆妇最小的也比他大三十岁,能给朱慈烺当奶奶的年纪——就还有东宫的讲官、太监。
朱慈烺作为崇祯和周皇后最喜欢的孩子,也是最重视的孩子,无论是崇祯还是周皇后都对朱慈烺的学业十分关注。
崇祯还能询问东宫讲官,而周皇后,就只能询问东宫侍读太监。朱媺娖作为周皇后的女儿,偶尔也是能从坤宁宫中见过这位东宫侍读太监。
“公主还记得奴婢。”丘执中略带惊讶。
“……这些事情,永远忘不了。”朱媺娖轻叹一口气。
一时丘执中泪如雨下。
“当时只道是寻常。”朱媺娖闭上眼睛,用力压下心中的悲痛。
“左侍郎。”朱媺娖看向左懋第,正在琢磨什么时候图穷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