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一阵寂静,沈刚目瞪口呆地看着她,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就是……草民在这里开创码头的事啊……”
“哦,没忘。”胡莺知抱着胳膊笑了笑:“然后呢?”
这倒是把沈刚和沈明明都问住了,不是应该谈论这件事吗?怎么她反而一副装不知道的模样?
而且……这演技也太差了吧!
“既然道过歉了,我也原谅你了,你们就回去吧。”
胡莺知说着摆了摆手,见几人不走,好奇地转过头:“怎么了?还有什么事儿吗?”
“???”
她是真的不知道吗?
沈刚慌了,赶紧上前拦住,脸色僵硬地开口:
“胡大人,我们开创码头一事,是不是就定下了?”
胡莺知顿住脚,故作思考地想了会儿。
“哦——那个啊。”
说完,她眉峰一挑:“不通过,昌州的地形还是种庄稼吧。”
沈刚脸色顿时变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有些错愕的跟一旁的沈明明对视了一眼,生怕自己是在做梦。
她说什么?不通过?
他们为了这件事,花了那么多钱,打点了那么多人,明明都已经万无一失了!
甚至就连京城的刘官员都说,这位女官不靠谱,来了顶多也就是走个过场,结果现在告诉他不通过?
那他之前的努力,压上的全身家当算什么?!
“怎、怎么可能!”
沈明明忽然暴起,冲过去拦住几人:
“凭什么不通过?!昌州的地形最适合通货物流,何况我们赚了钱,不还是纳税交给你们?这种双赢的事为什么不通过?!”
“你们这样,不是要毁了这座城吗!”
一听这话,胡莺知走到一半的背影僵住,然后慢慢地回过神。
“双赢?”
那双清冷的眸子一一扫视过众人,最后落到了沈家父子身上,忽然冷不丁的问:
“敢问沈公子,国泰民安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沈明明不假思索:“自然是有钱啊!”
“不!”
胡莺知皱着眉看过去,嫌恶地摇了摇头。
“是百姓都能吃饱饭。”
说着,她抬手指向门外一些看热闹的百姓:“昌州的子民,有一大半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这些人无法帮你们送货,托运物品。”
“你们推平了良田,烧光了庄稼,他们没了生存的能力,又无法帮你们搬运货物,今后要如何生存?”
“这……”
沈明明哑言,嘴里忍不住嘟囔:
“管那群人干什么……难不成就因为这个?”
胡莺知不再与他争辩,转身就要走。
甚至沈刚却忽然上前一步,周围的侍卫一拥而上,全部围在了门口,看上去戾气逼人。
徐清来微微皱眉,摇着蒲扇冷笑了一声。
“哟,这是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