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钻石”是怎样炼成的(前言)(1 / 2)钻石是怎样炼成的首页

——浅记父母的婚姻之路

01

我的父亲母亲,是平凡普通之人,可他们的生活,却承载了不少不平凡的内容,演绎出来许多不平凡的故事。也许,是因为时代的特别,不平凡事本就平凡?但以我狭隘短浅的目光,只能毫无它选地聚焦在与我的生命和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又朝夕相处的父母身上,高远之外,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打小就爱看小说、故事。在那些经济条件极差,生活物资极度贫乏的年月,不知道浪费了家里多少灯油钱。幸亏我的父母都怀有着一颗不一般的宽容大度之心,才让那朵小小的煤油灯花,如同一轮明亮的红日,照亮了我无数个寂静的漫漫长夜,让那些白纸黑字化作我心中的五彩缤纷。当我在父母的羽翼下慢慢长大的时候,就越来越多地感觉到,我的父母,有太多不同于别人父母的地方,是天下最好的父母。对父母这种特殊的美好情感,大概是我们做儿女的一个共性吧,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歌颂父母的作品感动着我们?我觉得我的父母他们在生活的表现,比起我在书中看到的许多更动人,更出色,更让人刻骨铭心。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想,等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让父母的生活,在我笔下的素笺上再度流芳溢彩。

可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想,却一次又一次地情怯,不敢动笔,也有过下笔又搁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文笔实在拙得到不了那个高度和深度,写不出父母经历的那些生活实际的深厚和崇高,那可远不是堆砌一些见惯的溢美之辞,颂扬之语就可以胜任的,一定得有独到的蹊径才能到达。就我那点笔力,连这样都力不从心,想想我能敢吗?不然本来精彩的实际,却像个虚设一样,没有人愿意分享,岂不遗憾?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半辈子的时间已似西山东逝的溪水,永无回头之幸。拖延无休无止,却又久久不能放下。也许冥冥之中注定了我的这个心愿,是要等待一个恰当的契机,不能让我真诚的儿女之心,却只能枉做无谓的用功,诱不来一个读者的光临。

感谢网络,无论我的文字写得何等糟糕,也不会让它们只在我的稿子上发霉、沉睡而不见天日。甚至连题目都早在父母“钻石婚”的时候就已经张扬过了以后,我也还是迟迟没有兑现,总觉得什么都还没有准备到位。不说要充分得下笔如有神,可以行云流水,洋洋洒洒;起码也要心中有数,思路清晰,不至于东拉西扯,辞不达意。也不负父母虽然普通的人生,却真不平凡的生活。动笔,首要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写?小说、散文、传记、回忆录、还是长诗?什么都像可以,什么都又似乎不是最好。说到底不过就是被写作能力低下这只拦路虎阻挡了,怕写什么就不像什么。

在这样的状态下,也许我再准备五十年,也不过如此。就是一窖石子,都快要酿出酒来了,还不能开始,更待何时?再找借口,不如干脆放弃,想到放弃又实有不甘。更有利的是,现在我还有了自己的公众号,和那些关注我的亲爱的人们。只是,最终我还是只能选择以最普通的文字,如实地记叙。如此又得到一个令我懊悔不已又如释重负的认识,那就是父母的故事,本来就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斑斓。根本不需要多余的演绎和人为的装扮。我需要努力的,是无限地保障真实。越真实,才会越彰显特别的意义,才是最好的表达。至于体裁,就让它糊涂着吧。只是肯定不是小说,免得生出虚构不实的错觉。这样说来,起码早三十年就可以新鲜出炉了。

不过,三十年的岁月蹉跎,小苗也长成了参天的大树,苦水也熬成了甘甜的蜜糖,人的感觉又怎能不变?过往的一切本如一坛封存的老酒,除了时间,添加不了任何东西;但却又正是因为时间赋予它更多的美好——醇厚和浓香;让回忆中的人,更是成长中的人,有了全新的品味和感触。就如歌里唱的,几十年来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生活是越来越美,越来越甜。看父母一直走过来的日子和过过来的生活的视角,自然也不同往日,而且是有着令人喜悦和兴奋的变化,不失为歪打正着,意外的收获。

02

更实际地说,按照我儿时的心愿,一直想要描写的主人公是母亲。因为母亲在生活中表现出的种种传统美德总是令我感到骄傲和幸福。当时最淳朴的出发点,就是赞美母爱。父亲,则因为脾气急,不善言谈又一脸威严,让孩子们不敢亲近,似乎又更衬托出母亲的温和宽厚带给我们母爱的温馨和善良品德的崇高,只能当主人公二号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幼稚的,狭隘的评判标准,开始拓宽和加深,特别是进入婚姻生活之后,所有来自家庭生活的认识,都水到渠成地超越了仅限于情感的肤浅的童年。开始明白,原来我的父亲也和母亲一样,有着十分可贵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正如俗话说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果说,母亲身上的美德如大海里的海水,父亲的人品便如盛装海水的大海。虽然缺少海水的温柔与丰富,但却有海水需要依托的宽广和深厚。有了大海的容纳才会有海水的荡漾。如果没有父亲的默契和配合,而是打击和遏制,母亲就是有再多的美德,又怎样去顺利和完美地施展与实现?父母用他们各有千秋的优秀品质,共同经营的如磐石般稳固如,如钻石般坚韧和闪亮的婚姻家庭,才是母亲那一身传统美德的温床。

细细想来,人的一生,无不在婚姻生活中行进。先是在父母的婚姻中,再是在自己的婚姻中,然后是在儿女的婚姻中。有婚姻才有家庭;有幸福的婚姻,才有幸福的家庭;有幸福的家庭,才有幸福的个人生活;而这一切,正是美好社会的基石。所以,站在婚姻家庭的角度去看去想,父母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人生旅程,更加精彩纷呈。

可不可以自夸地说,这些已经融进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拥有了社会责任感。纵观也好,横看也罢,当代整个社会的婚姻状态,都充满了危机和变数。婚姻中的人们,总是强调自我的存在,张扬个性,很少有为婚姻中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付出而无怨无悔的。反而是有太多的计较。这大概是当代价值观的改变带来的结果。这是与我的父母大不一样的地方。与他们相比,今天的婚姻如此脆弱,皆因我们对待婚姻的观念和情感,都与他们相差太远。

也就是在父母“钻石婚”之际。望着父母一脸平和的笑容,想到六十年生活的不易。六十年婚姻却风轻云淡,宁静、稳固。像一面镜子,照在我们面前,时常让我深感自愧弗如。想不通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他们,没有学校的培养,没有书本的指导,是怎么做到把诸多的传统美德,得心应手地运用于生活的?

我的父亲,是一个没有读毕业的小学生,母亲是文盲。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理念,都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的自由传承。

现代的我们所追求的所有生活的美好,无论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其实也无不包含其中;当然也包括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一切。而我们却犹如在浩大的集市中挑选自己心爱的东西,觉得好麻烦,好艰难。用了很多的方法去甄别、掂量、筛选。像猴子摘西瓜一样,一路追求,一路丢弃,不知道最好的在哪里?如果找到了一些,还总会沾沾自喜,夸夸其谈,感觉多么了不起,希望得到人们的赞美,社会的嘉奖。

我的父母没有那么多的方式方法,他们就是按照社会公认的传统道德来对待家庭和社会。尽心尽力而为。自觉是那样的平凡普通,自然而然,没有什么是崇高的理想和特别的追求。并且,他们也都有鲜明的个性,但并不需要压抑,也有性格中的缺点,但都可以得到包容。

我的外甥女曾经和父亲有过这样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