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你求婚对象眼中的你,读者能不能理解你想求婚的意图?
从你的朋友,从景物的象征等多个角度,以见微知著、借意象形等等方式去描写,能不能让读者知道你想求婚?
我们再度脑洞打开,求婚无非是追求幸福或者一种状态什么的,那你又何不直接写幸福,又或者写为什么那么迷恋她?
那么,经过这番思维,那么多的角度可供选择,韵部字再少,会不够用吗?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角度,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需要你真正的理解:什么是对仗?如何对仗?
这一点是见仁见智的,研究的成果也不少,用不着我多谈,想说的是一点:一个字可以对仗的字,绝非一两个,而是很多很多,如果考虑到作为结句字,前面的字词的修饰,可以应对的字词就更多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称为绝对、名对,但是真正文字来说,只有去来算是正对、佳对落、归算是同是动词,花、燕算是同是名词,其实并不工整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更似风马牛不相及。
认真来说,我自对的有情飘渺月难知、有缘而已燕归来,就字词方面来说,都比似对无、曾对可、相对奈、识对何更好。可是为什么晏殊这个算绝对呢?
这个算绝对,不是去来对得好,不是落、归同是动词,花、燕同是名词,单说字义对仗,这就是个偏门对,一部分对仗,一部分没有对仗。
这个算名对,是因为意境的相对。真正的理解是见仁见智,我的体会是:花落去,无可奈何,情绪低落燕归来,似曾相识,实际上是为了逃避情绪低落,此人就开始振奋精神了最后独徘徊,小园香径,此人是为什么又没有精神了?
是发现似曾相识不是真的相识,还是无可奈何的心情又回来了?
总之,这一联就是个抑扬的过程,惟其在词中的结局小园香径独徘徊,令这个虚伪的扬回归作者本质的抑。全词抑的意境就得到了无尽升华!
话说晏殊把这一联用在诗里为什么就不受重视不适合,就因为用在词里没有多余情绪去分薄这种从平淡到抑、扬、抑的意境变化。
说这么多,似是离题万里,不过是随想,也就不较真了。大概意思也就是通过这我认为的意境的对仗的分析,说明一点,或许你灵犀一动得到的是下联似曾相识燕归来,上联的选择除了无可奈何花落去,难道说就没有其他了吗?
打开脑洞!你的选择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