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斥资35亿巨资拍摄的妖猫传讲述了杨贵妃死亡之谜的凄婉故事。其中空海和尚和担任起居郎的白居易是这个故事的线索人物。起居郎在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职务,一般人是担任不了的。因为起居郎的职责是常随皇帝左右记录其一言一行包括饮食生活起居的官员。他们记录的东西称为起居注,也可以称为皇帝生活侧记或全记录,是将来著作官修史书的最重要的素材之一。三字经里有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是说五代时窦燕山的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担任高官,很有出息。世称“五子登科”、“窦氏五龙”。而他的五子窦僖,就曾任起居郎。可见,在古人眼里,担任起居郎属于很有出息之一种。
隋书经籍志论“经籍”,说“先圣……南面以君天下者,咸有史官,以纪言行。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故曰君举必书,惩劝斯在”。就说明了这种制度的具体情况。明朝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也说:“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尚矣。”意思是给皇帝言行做记录这个制度和相关的官职都是由来已久。春秋时晋国的赵穿杀了国君灵公,其太史董狐马上就记上一笔:赵盾赵穿的主人弑其君。齐国的崔杼杀齐庄公,齐太史也马上给他记账:崔杼弑其君。即便崔杼把太史的兄弟都杀了也抹不掉这个记录。搞得他灰头土脸,只得做罢。
可见,记录君主言行的史官制度自古就有,是个“硬规”。
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起居注有两种含义,既指皇帝的言行录,又是一种官职名。
1皇帝的言行录。两汉时由宫内修撰,传说汉武帝时宫中就有了起居注,此后各朝史官记注皇帝言行,称起居注,是官修史书主要来源之一。魏晋以后设官专修。唐宋时,凡是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赏罚除授群臣进对祭祀宴享临幸引见四时气候户口增减州县废置等事,都按日记载。元明以后趋于简单。
2职官名。魏晋及南北朝时期大多让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时开始设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监起居注”等官职,掌管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隋代在内史省即中书省设“起居舍人”。唐宋时又在门下省设“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别记皇帝言行。元代让给事中兼修起居注。明初曾专设起居注,后来逐渐废弃。清代让翰林、詹事等日讲官被送入宫中讲解经史者兼任,称“日讲起居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