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奇字只是一部普通的字书。这个书名被记载在隋书经籍志里,作者是东汉的学者郭显卿。在唐代小学众多的字书中,它也就算个选修教材,必修课本是字林、尔雅,其中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字林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亦即字典。这两本书就像我们现在的什么词典、字典之类的工具书。唐代的儿童就是通过这两本书接触汉字、学习汉字的,从而知道字和词的意义。
古文奇字里收录的是秦以前的古文字。就其内容也并不出奇。但它却屡被引用。这又是为什么呢?
说来有趣,它之所以被引用是因为它的序言里包含着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关。
关于焚书坑儒,史学界其实是众说纷纭的。有人认为坑儒这件事只有一次,有的则认为有两次,也有的观点认为根本没有。
别管认为几次都得有证据。认为有两次的就必须拿出两次的证据。元代史学家在文献通考卷四十学校考中记载:“始皇使御史案问诸生,转相告引,至杀四百六十余人。又令冬种瓜骊山,实生,令博士诸生就视,为伏机,杀七百人。”这里就提供了两次坑儒的证据。第一次用株连互相告发牵连的办法坑了460余人,这个史学界大都认可。但第二次呢?文献通考里的文字只是个孤证,没有说服力。这时候就用到了古文奇字这部书。古文奇字的序里有这么一段话:秦改古文以为大篆及隶字,国人多诽谤怨恨,秦苦天下不从而召诸生到者拜为郎,凡七百人。又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硎谷之中温处,瓜实成,乃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有诏天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说,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能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死。
这条证据描述详细,由于古文奇字是东汉的书,距秦朝年代近,所以更为可信。
这则史料中,秦始皇为了坑杀这700名儒生可谓费尽心机,简直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先是把这700人封为郎,给了个甜枣吃。然后密令人冬天在骊山脚下的温泉旁边种黄瓜,等到黄瓜结出果实来就让人上奏说:“黄瓜在冬天结了果实。”然后下诏招集博士、儒生议论这件事。果然这些人又像以前一样遇到事情就各执一词地议论不休起来。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要眼见为实。于是700多人一起到骊山脚下来实地验看,而不知道这里面暗藏杀机。等到这帮人到了骊山脚下温泉边,亲眼见到了冬天的黄瓜,正在互相辩论说不出个所以然的时候,秦始皇手下的人就发动机关,从上往下填土,700人都被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