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灵阿还没有说完,太后脸色陡然一变然后又迅速地恢复了常态。
她一拍手道:“对了说起揆叙,上回在慈宁宫皇额娘和我说觉罗氏教子有方明珠家的几个孩子都有出息,容若就不说了,揆叙也是个极其争气说是今年也考上了贡生,还要参加殿试。我记得皇额娘那时还说呢,等回头名次出来了,她要看看是这明珠家的大少爷考得好还是二少爷考得好。”
这突然被打断的话茬阿灵阿只能生生吞了下去。
传胪康熙要下圣旨若当朝太后还在世亦要下懿旨,虽说本朝历届历科在宁寿宫那都是走过场的,但太后提起来问一句也属正常。
皇太后搬了老祖宗太皇太后打断这一切康熙必须站出来接话,他轻飘飘的声音此时传了过来:“明珠这不又多了个有出息的儿子,这回殿试他答得极好,文采出众,朕问了王熙,王熙说揆叙的文章堪配状元。”
别的大学士皇太后一概不熟但王熙这个人那皇太后是门儿清,顺治爷的遗诏和康熙的大名都是那年皇太后陪着太皇太后召了王熙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故皇太后对王熙的人品学识都极为佩服。
“这状元难考吗?揆叙如此有出息定是极好的一孩子吧?”
阿灵阿一听机会来了,忙说:“回禀太后难,难如上青天。常人十年苦读才能中举,中举之后又需十年才能中进士,一届殿试三百人应试,得中进士的不到二百人,一甲又只有三人,状元只此一人。阿灵阿不才,考举人就舔居末尾,这不连会试都不敢去考。”
太后唏嘘道:“如此听来果真是难如上青天。”
她叹着气又问:“那咱们满人从前可出过状元?”
康熙细细于太后说:“满汉合科从皇阿玛到儿臣这,凡历十七科,历届状元都是汉人,从未有过满人。就算容若也只是点了二甲第七名。”
太后甚是欣慰,合掌笑说:“一门两进士,一位状元郎,觉罗氏真是养了两个好儿子。”
珍珍一听,立马把手绕到阿灵阿背后,重重地往他腰上掐了一把,阿灵阿双眼里及时蓄起了泪水,他吸吸鼻子,用手背抹了下眼睛。
太后见状问:“阿灵阿,揆叙这不是好事吗?你哭什么呀?”
“回禀太后,奴才听皇上说,皇上不打算点揆叙为状元。”
阿灵阿满脸委屈,好像说的不是揆叙的事,是他自己的事。
太后拉着康熙急急问:“王熙不都说了揆叙可点状元,皇上缘何不点?王熙我可是知道的,文采斐然,他都觉得行,那是一定行。”
康熙一脸无奈,“皇额娘,祖宗规矩,为了拉拢汉人士子,满人出身的进士不得点状元。”
太后从来就是最心软的人,尤其阿灵阿前头又把揆叙一路之不易说得天花乱坠,如今康熙说不能点他,太后这心就像听戏听到男女被棒打鸳鸯、劳燕飞分时一样难过。
但满汉一家四个字是自先帝至今本朝治国的纲要,太后只能勉强打起精神问:“那今科一甲,皇上打算点谁?”
康熙说:“状元和榜眼朕心里已经有人了,只是这探花……”
太后问:“探花怎么了?”
康熙道:“这排下来朕是看中了个探花郎,但朕召来大臣一问,说他眉间有颗长了毛的大痣。”
太后这又不懂了,“这和点探花有什么关系?”
阿灵阿笑着说:“太后,探花又称探花郎,据说在唐时,进士及第后的杏园初宴上,要选两个最为英俊的年少的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摘采鲜花,这便是探花一名的由来,故而历科的探花郎便会选个相貌英俊的。”
太后嗔怪地瞅了康熙一眼,“揆叙这孩子我也是大小看着长大的,他不是像他额娘觉罗氏吗,生得俊,现成一个俊俏的少年郎搁眼前,皇上既不能点他做状元,为何不点他为探花呢?”
康熙到了此时仿佛如醍醐灌顶一般,一拍大腿说:“太后此言甚是,朕怎么没想到呢?”
珍珍和阿灵阿心里齐刷刷地吐槽:我信你个鬼!
太后和颜悦色地说:“听说皇上因为定不下一甲的名次迟迟未放榜,如今皇上既已经有了定论速速命礼部放榜去吧,莫要再让贡生们心急了。”
康熙起身道:“儿臣谨遵皇额娘教诲。”
皇太后一脸话都已说完,皇上赶紧去办事的表情,也不再问阿灵阿的恩典是什么,就让乌嬷嬷送康熙和阿灵阿先去办事。
等康熙一走,刚才周身萦绕着喜气的太后瞬间冷了下来。
只见她看着在康熙出门的那一刹潸然泪下的攸宁,冷声说:“攸宁,跪下。”
珍珍立即陪攸宁跪在了太后膝下。
攸宁没有说话,只是一直在落泪,此刻她能不能同揆叙结为夫妻都不重要,她是真心实意地为揆叙高兴。
攸宁在落泪,珍珍一直焦急地在看她、劝她。良久,太后伸手摸了摸攸宁的头顶,长长叹了一口气。
“你怨我刚才打断阿灵阿说话吗?”
攸宁擦擦眼泪,摇摇头。
“你怨我就是不肯答应你和揆叙的事吗?”
攸宁的眼泪再度落了下来,还是摇头。
太后还是重重叹了口气,里面满是心酸和心疼。最后还是乌嬷嬷走到攸宁身边,搂着她对太后说:“太后,大格格是个好孩子,这是懂事呢。”
珍珍听到这里便懂得,太后刚才是什么都知道,但偏偏又要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