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果不其然,宋国亦是被楚国打了一个凄惨,虽未被削去王号,可境地也与淮南无异,甚至更为落魄,不过两国同病,却不能相怜,淮南公记恨宋王当日的见死不救,宋王虽然自知理亏,可却也没有认错缓解两国关系的觉悟。
大抵是在宋王眼中,淮南也不过就是与自己一般而已,都是楚国手下的败亡之臣,有何资格去让其认错。
但此刻局势却是大不一样了,淮南出了一个什么将才,据传连楚王都对其青睐有加,更是有只其存于淮南一日,楚国便不敢轻易进犯的言辞,最近这消息传的沸沸扬扬,宋王更是看的眼热,心中恼怒为何宋国没有如此人物的同时,却也淮南身上看到了希望。
事关自己的王位,和下半辈子的享受,宋王此刻倒是显得当机立断,忍痛拿出了许多搜刮得来的宝物,派出使臣,带着宋国的诚意,去送给淮南公,力求缓和两国的关系,若是能够结成同盟,则更是完美,此刻他倒是懂得了许多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
一月之后,由淮南折返的使臣,还真的为宋王带回了淮南公亲自加盖玺印的盟约,宋王自然不疑有他,同样在盟约之上加盖王印,以示宋与淮南两国盟好。
淮南公自然还记得当日宋国的见死不救,这口恶气还远未消除,但他虽然将宋毅赶出了朝堂,却也还记得,当日宋毅在朝堂之上提出的自立之策,等到宋国看清楚国面目,联宋攻楚,方是可行之策,即便到了今日,对于宋毅的喜恶暂且不谈,对于这番谋划,淮南公还是深以为然的。
所以才如此痛快的答应下了宋王的请求,不过到底是权宜之计,相互利用而已,宋王需要借助淮南的力量保住王位不失,淮南何尝不是想要联合宋国,以求在楚国的阴影之下自立。
至于接下来的事,淮南公想的很清楚,淮南有将才如此,只要自立,必然自强,到时再将宋国一口吞下,便是面对楚国,也未尝不可一战,到那时,才是一雪前耻。
宋万、淮南公,各自的算盘到都是打的叮当乱响,只怕是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只可惜,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台前幕后的一举一动,不可示人的猫腻把戏,不过都是在别人的算计之中而已。
在大夏朝前,曾有一个百家争鸣的璀璨时代,百家诸子各有主张,喜好用类比寓言之法来阐述观点,其中有一则故事便十分有趣。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泉水干涸,游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以求苟活片刻,保持外相。
如今的宋国和淮南,便是两条没有了泉水,困处在陆地上的游鱼,只能相互滋润、沾湿,用以苟活,甚至还妄想着能够有朝一日鱼游大海,却不知,等到烈日炎炎,蒸干了水分,便只有死路一条,真是愚蠢、天真又可笑。
老鼠扛枪,也能生出打猫的心思,如今的淮南公便是如此,不仅铁了心要联合宋国共抗西楚,更是将边境防务,操练新军,全权委任给那一位将才,自己也是缩衣节食,继续削减各项开支,加大对淮地商旅的税务征收,源源不断的将银子流入军营,充作军饷,扩充军备。
昔日人人言商的淮南国,如今却是人人争做兵卒,凡是家中有入伍之人,不仅可以免去所有的苛捐杂税,还能每月受领军饷,旱涝保收,反倒是各地的商旅,为国内种种税务所累,只能远走他国经商,如今的淮南,已经远不复往日之繁华。
无人经商,更加无人务农,土地荒废,何止千里,军需粮食供给,竟都需向外求购,不过成效也倒是显著,军营之中人满为患,短短数年时间,便又给淮南公凑出了一支三十余万的大军。
朝中的武将文臣,更是将这支军队的战力给吹上了天,一时之间,好似已经可以与楚国劲卒、凉州铁骑相比肩,此刻已经是末帝九年,距离淮南受辱,被削去王号,已经过去了八年的时间,如今的淮南公,已经是迫不及待,要一雪前耻,图谋自立了。
末帝九年十月,淮南公派出使臣入楚,呈上国书,直言淮南欲恢复王号,既复王号,自然也便不再尊楚王为王,从此淮南西楚两国,例行邦交,互不侵扰,至于当日质于楚地的公子,淮南为表与楚国邦交之诚意,亦不必返国,只不过,楚国亦需质公子于淮南,如此才合邦交之礼。
楚廷之上,楚王闻言,气极而笑,“淮南公欲复王号,不去向天子请示,反倒派你来向寡人摇尾乞怜,真不愧是楚国之臣,一副奴才样,如此之国,王号不要也罢,或者换淮南公来寡人面前哀声乞求,说不定寡人心软,也便应允了。”
说完,楚王便让廷中卫士,将淮南使臣架起,扔出了王殿,真当是在淮南公的面皮之上,狠狠的踩了一脚。
淮南使臣返国禀报,淮南公当廷震怒,扬言要与楚国一决雌雄,当时朝臣只当是淮南公的一时气极之语,但没曾想,事后淮南公竟真的派出使臣入宋,商讨联合抗楚之策。
淮南公突然强横起来的态度,也是将宋王吓了一跳,一边觉得淮南说不定真的是有所依仗,另一边又觉得万一淮南公是得了失心疯,岂不是要拉宋国陪葬,宋王正犹豫不决之际,淮南公却是在背后又推了他一把。
淮南公将两国此前签署之盟约,以及这数年来,两国频繁往来之书信,凡是有抗击楚国之语的,系数公之于众,此举不可谓不狠毒,这一下便是将宋国也放在了楚国的剑刃之下,逼着宋国不得不与淮南联盟,出兵抗楚。
事已至此,宋王已经是无力辩驳,只能被捆绑与淮南的战车之上,共赴这条断头路。
淮楚交界,淮南陈兵三十余万,宋国出兵十余万,对外声称百万之军,欲与楚国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