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重情义继盛藐生死 兼文武举子练神拳(1 / 2)兰陵奇梦首页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深冬,年味儿越来越浓,奶奶赵魏氏已经带着孙女赵秀梅在剪窗花,而写对联、斗方的事情则理所当然地落到杨继盛头上。

继盛此时年纪二十六岁,刚进入北京国子监不久,正在崇志堂修业。他中等偏上个头,黄白面皮,脸型端正,胖瘦适中,颧骨略高;眉舒目朗,单眼皮,眼角鱼尾纹略长,带出些许和悦笑意;双眸凝重、沉静,透露出临事不惊之秉性;鼻梁挺直,唇线分明,厚薄适中;五绺墨黑须髯修饰得整整齐齐。穿一件灰蓝色棉布夹直身,里面是棉袄、棉裤,脚上一双黑棉布翘尖棉履。

这是两间南房中的一间,被用作继盛书房,另一间是他与妻子杨张氏和襁褓中长子的寝室。书房陈设很简单,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用门板和木凳搭成的单人床是继盛修业太晚时,为不打扰妻儿而设的临时就寝处。此外,就是一对从老家带来的榆木书箱。它们体量适中,顶端安有把手,可提可担。

继盛提笔在手,正对着裁减好的红纸条幅凝神思忖,房东赵存礼笑呵呵地走进来,手里端着一只碗。

“杨先生,把笔先放下。刚煮好滴(的)八宝粥,快趁着热乎喝上它一碗!”他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说道。

继盛微笑着问道:“怎么,祭祀灶王爷也熬八宝粥吗?”

存礼道:“煮八宝粥有哪点对不起灶王爷哩?张个(这个)里面可全都是好吃滴,莲子、花生、红枣、核桃仁儿,还有桂圆哩!再说了,十冬腊月、天寒地冻,灶王爷也要喝口热粥暖暖身体哩!”说得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再说了,黑芝麻糖糕和糯米莲子八宝饭厄(我)也都弄好了哩。”存礼又补充了一句。

好人总会有好运,每当想起能碰到存礼三兄弟这么好的房东,继盛都会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他来自京师保定府容城县八于乡北河照村,从降生起,贫寒就始终伴随左右。正德十一年(1516年),继盛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七岁母亲去世,父亲续了弦。继母对他不好,役使他做杂役、打柴、放牛,动辄辱骂、责打。继盛吃苦耐劳、隐忍孝顺,唯一希求就是想读书。继母对此横加嘲骂,父亲也以家境困难为由劝他面对现实。但在强烈愿望驱使下,他多次在放牧途中来到学堂门外,远远地凝神谛听设馆的张先生讲授和学童们的琅琅读书声。一次被张先生偶然发现,走出来询问情况,并随机考问了他几道题目。想不到,继盛竟对答如流,丝毫不错。张先生大为惊喜,知道此子乃“文曲星下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读书坯子,便亲自到家中替继盛求情。

父亲也曾读过几年书,因而说道:“既然如此,我出个上联你对对看——今日先生光临,本当置酒款待,无奈家贫,为父有其心而无其力。故我出的上联是:無酒是窮主,”

继盛略作思索,朗声答道:“有兒為名臣。”

张先生闻言大惊失色,禁不住双手握住杨父的衣袖说道:“唉呀杨大叔,此子语出惊人,气冲霄汉,实乃国家栋梁之材,若不让他读书修业,实在是叫人扼腕叹息呀!”

杨父苦着脸说:“张先生,我也是读过几天书的人,又何尝没有望子成龙之心呢?!可这家里的状况先生也亲眼得见了,实在是有心而无力呀!”

张先生想了想道:“……我看这样吧:我倒是不介意让令郎免费上学,但只恐其他家长从中生事,反为不美。我这个主意可以堵上众人的嘴,只是要让令郎受些委屈。”

继盛不等父亲答话便抢着说道:“先生放心,只要能读书,什么样的委屈我都不在乎!”

张先生点点头道:“那好,从明天起,你就站在学堂窗外听课,窗台就是课桌,书本、纸、笔、墨、砚等一应学习用具都由我来准备。这样既可让令郎读书,旁人提出异议时,我也有话反驳他们,你们看如何?”

杨父赶忙作揖说道:“唉呀,如此甚好,只是实在太为难先生啦!”

继盛则倒身行叩头大礼,口中说道:“多谢先生栽培,继盛一定会潜心求学,决不辜负先生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