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四周,墙上和橱柜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报刊,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账本一样的资料。
虽然光线不是很明亮,但是略一打量,不难发现屋内陈设都非常古旧。而且,这种古旧,绝非现代工业产品做旧后能产生的效果。
看来,这个铺子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着这么一个行当。
“姑且不论墨金斋赚不赚钱,仅就这份几十年的坚持,就非常难得!”张剑东心中暗想。
“二位贵客,贵足踏贱地,有何指教?”随着一声古味十足的招呼,张剑东的目光最后落在了铺子正中的位置,那里端坐着一位白发老人。
老人此时缓缓放下手中的线装书籍,略微低头,眼神越过那副花镜上沿,看向张剑东和小唐。
然后老人屁股略微离开了座位,欠身,算是打招呼了。随即便自顾自坐下,接着端起古书,继续看了起来。
这种近乎于“傲慢”的与“顾客”打招呼的方式,与在市场里那些过分热情的老板们截然不同对方似乎完全不担心因为自己的态度不热情而气走顾客。
这让喜欢逛商场的小唐感觉受到了轻视,很不自在。她正要向老人亮明身份,被张剑东一个眼神给制止了。
对于老人这种彬彬有礼,而又非常克制的招呼,张剑东却感觉非常受用。他知道,在这些古董铺子里,老板与客人之间的招呼都是非常低调简单的。
这可能就是上海人喜欢说的那个词“腔调”,北方喜欢管这叫“范儿”。
张剑东想先自己摸摸这个铺子的底细。
不过,毕竟不是商场,面对这满屋子的书籍,张剑东和小唐都一时有点手足无措。
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窘态,老人依然用平缓的语调微笑着说:“二位不必拘束,尽可以随便看看。”说完,用手一摆,指向满屋子的书籍。
张剑东冲老人微微一笑,点头回敬,随即开始“闲转”。
屋子里,除了书籍之外,张剑东居然还看到了清末掌握中国海关的英国人赫德签署的海关凭证、张作霖留有“手黑”字样的任命状、戴笠签字的对汉奸周佛海的逮捕令、故宫专家对字画的鉴定、以及其他各种档案和票据。
当然,最让张剑东和小唐关心的还是报纸作为纽带,能找到金玉堂后人的报纸。
于是,张剑东和小唐便在摆放报纸的区域驻足,仔细查看。
这期间,老人始终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一言不发。
这些报纸种类还真多,各个历史时期的都有。从报道武昌起义的到溥仪逊位的,从孙文回国的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报,在醒目位置刊载了一些花边新闻,诸如“才子汪兆铭与千金陈碧君何日共卧一榻”
“袁大总统外番妾室究竟几人”,“军阀张宗昌疑因吃醋枪毙谭派名伶情夫”……
张剑东正仔细看着这些报纸,期待从中找到那张刊有庆亲王奕匡家族情况的报纸。可是,他失望了。
由于屋内光线昏暗,张剑东和小唐的眼睛此时都难免有些生涩。
“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物件,就不妨坐下聊聊?”老人说话的语气始终不疾不徐。
这时,张剑东才发现,在老人眼前的桌子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摆好了三杯茶水。
看到这个情景,张剑东也感觉不好推辞,就带着小唐在老人旁边坐了下来。
这回由于坐的近了,张剑东才真正看清了老人的容貌典型的“鹤发童颜”。
很明显,老人年岁很大了,须发已经完全变白,却被打理得丝毫不乱。脸上虽说已难掩皱纹和老人斑,但是却宏光泛起。一双亮眸,似乎阅尽了人世间一切沧桑。
“两位来我的铺子,想必并不是为了这满屋子的书籍吧?”老人首先呷了一口茶水,淡淡地说。